可能是时差的缘故,第二天早早地就醒来了,和料想中一样,房间里没有任何可以煮热水喝的设备,此时有些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带着热水壶满世界跑了,幸好吃早餐时,在餐厅发现有,只是奇怪平时对白开水并不热衷为什么现在又如此执着呢?早餐比想象中好,原先在的经历让我对欧式早餐倒足胃口,但现在出乎我的意料,面包品种也算丰富,其中有一款羊角松软可口非常好吃,蔬菜只有生菜和黄瓜,但肉有很多种选择,cheese和果酱种类颇多,还有口味纯正的酸奶,但连吃二天后我还是深深地怀念的早餐,看来它驻扎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今后永远的比较对象了。 我们到达的前几天一直大雪,早上新闻播报今温零度以下,但在室内一点感觉都没有,一件单衣足矣,而接下来的几天行程不管去哪儿,只要走进有门的地方就感觉如初夏,包括大街上那些小小的书报亭或报名点,里面的工作人同都是T恤或衬衫,不禁感慨保暖设备真是好。但同时也可想而知,欧洲的节能减耗做得太差,怪不得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王岐山副总理会说欧洲只要管好自己的暖气就会减少很多碳排放,真是感同身受啊,不过温暖的感觉真的很喜欢,纠结ing…… 吃得饱饱地出门,外面已是阳光灿烂,虽然气温很低,地上的雪也没有融化,但一点也不觉得冷。酒店位于老城区广场,地理位置非常好,著名景点都在附近,尤其是那个旧市政厅外的天文,凡是来布拉格的没人会错过。这个建于15世纪的珍品,据说是由一个工匠只用锤子、钳子等工具手工打造,至今走时准确,一个钟盘上就代表了黄道、太阳、月亮、日历、时间等等,这么复杂却又如此精妙,每当整点时,死神就会敲响警告之铃,耶稣大人会带着十二门徒出来逛圈,而此时密密麻麻的人群都会聚集在钟楼前欢呼,仿佛真是圣恩普惠,一位穿着圣衣的小号手适时出现在塔顶,嘹亮的号声可以传出很远很远,最后以俯身探出塔楼挥手而终结,真担心他哪天不小心就这样俯冲下来了。报着对他的好奇,在整点报时前我们也到达了塔顶,从上往下看比想象中更高,底下聚拢的人头就象火柴头,近距离看小号手,他穿得就象个公鸡,褪去了神秘感觉得还蛮可爱的。 广场上此时已游人如织,各类小吃及卖纪念品的都已设摊,品种多而不零乱,小吃尤其是车轮面包和烤肠最为吸引人,常常会排队等着出炉。而街头艺人也开始了一天的卖艺生涯,除了画画的,大部分都是和乐器有关:大提琴、小堤琴、风琴、架子鼓…..要是钢琴能随意挪动一定也会有它的影子。我想可能是临近维也纳的关系吧,表演者素养非常高,自我陶醉的本事也非常大,而观看者也表现了对他们的尊重,除了送上热烈的掌声外,常有人会买他们事先灌好的CD,当然价格也不便宜。 沿街随走随逛,看到最多的除了各类餐厅外,就是卖水晶玻璃制品及手工艺品的小店,尤其水晶制品是举世闻名的产物,不过说实话,除了几家名品,如moser、preciosa、bohimia以及著名的swarovski(虽不是本地产品,但专卖店却是全城最多的)外,大部分做工较粗,和产品有得一拼,想来是机械化的原因了。 布拉格的街道原本就不宽阔,而扫雪工人只是将主干道上的积雪堆在二边,并撒上黄沙防滑,却并不完全铲除,因此显得更狭窄,但人车分流,井然有序。所有开车的人会在路口主动放慢车速,一旦看到行人都会停下来等你走过才继续行驶,于是象我等在的车流中左顾右盼之类,反而有些许不适应,往往会我站在路口等他过,而他坐在车上等我走,这时候车里的人就会挥挥手示意你先行,真是心情大好。而城市的公车都是有轨小辫子车,一路玎珰驶来,感觉有些不真实,本想上去体验一番,无奈购票有些复杂,需事先购票还分各类票种,看不懂捷克语只好作罢,有些遗憾。 去站时差点错过了,看不懂捷克语是一方面,另外它完全没有印象中火车站的嘈杂及脏乱,值得一提的是洗手间非常干净,事后发现几乎所有的公共洗手间,包括景区内的都非常干净,这点真值得我们学习。仔细研究了火车时刻表,发现我们要去的Kutna Hora直达车来回各一班,而Cesky Krumlov需要转车,最后先买了第二天要去的Kutna Hora,好在火车票是一天open票,只要是去那个方向的都可以自由上下来回,不用为了固定时间而紧赶慢赶。 晚上尝试了捷克正宗美食,猪肉、牛肉是捷克最多的主食,而捷克啤酒品种多达数百种,酒精度数也相对较低,成为不可或缺的饮料。但不得不说的是,肉实在太大份了,有点想念蔬菜和米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