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之行一 (伊斯坦布尔) 2010年1月1日,清晨6点半,飞机停落在了伊斯坦布尔机场。经过了两个半小时的飞行,我们从非洲飞到了中东,来到了地跨欧亚两洲的土耳其。土耳其民族源于中亚西突厥游牧部落,在鞑靼语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的意思就是勇敢人的国家。在历经波斯帝国、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后又曾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1923年,在国父凯末尔的领导下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海港,也是土耳其的工商业中心。伊斯坦布尔还曾是东罗马、拜占庭、奥斯曼三大帝国的首都。 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座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被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金角湾三面环抱着的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两大陆的城市,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伊斯坦布尔还是一座著名的游览城市,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迹,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前来观光。 出了机场,看到了前来接机的地导亚森。亚森是乌鲁木齐人,已移居伊斯坦布尔二十多年了,那一口略带西北口音的普通话,听起来很舒服也很亲切。上了宽畅舒适的旅游车后,亚森先送给我们每人一只小小的幸运眼,这是土耳其最好的旅游纪念品之一,可以去凶避邪,送人自用两相宜。然后就带我们去了一家土耳其饭店用早餐。饭店的自助餐厅在高高的顶楼上,面积不大但供应却很丰富。可刚在飞机上用过了餐,所以也没什么胃口,我稍稍吃了一点就到外边的平台上去观看街景。向下望去,密密麻麻的房屋楼宇鳞次栉比,繁荣而又整洁,很有点大城市的风范。早餐后去了苏丹艾哈麦德广场,这是拜占庭君士坦丁大帝时期的赛马场。当年的赛马场长400米,宽120米,可容纳三万名观众,现在已物是人非,成了一个街心公园。广场的北端是一座1898年国王赠送的恺撒尔威廉喷泉,也被称做德国人饮水泉。这座德国国王亲自设计的,置于圆顶亭子中的喷泉很精美,也很有特色。广场的中央屹立着一座有着35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红色花岗岩制成的石碑,重约300吨,原高32米,现高20米。方尖碑前围着的铁栏杆中是一根蛇形青铜柱,这里是古赛马场的中心点。原雕塑为三条蛇神盘缠在一起,顶部有金盘托着分开的三个蛇头。后来金盘被盗,顶部的蛇头也被毁,原高8.5米的青铜柱现在只剩下5米高的一截了。广场的南端耸立着一座砖石垒成的君士坦丁石碑,是君士坦丁七世为纪念其祖父于公元10世纪所建。碑高32米,据说碑身上原镶有青铜浮雕。1894年石碑因地震严重受损,现在竖立在广场上的是后来重建的。 著名的蓝色就在广场的边上,它的真正的名称是素檀何密清真寺,因其内壁装饰着两万多块伊兹尼蓝瓷砖,这些彩釉瓷砖的光泽使得整个清真寺都充满了蓝色,所以就被人们称之为蓝色清真寺。蓝色清真寺建于十七世纪,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走进庭院,只见四周拱廊环抱,中间有一座六角形的清洗池。正面的主殿宏伟壮观,三十多座圆顶层层升高,中间是巨大的大圆顶,四边有四个半圆顶,周围分别簇拥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小圆顶,后院则整齐的排列着二十余个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小圆顶。六个高高耸立的尖尖的宣礼塔分成三排,对称地竖立在长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腰,整个建筑显得庞大而优雅。脱了鞋子后,我们从清真寺的侧门进入寺内,只见殿堂里的装饰极为奢华艳丽,四根槽纹清晰、直径5米的大圆柱支撑着穹顶,柱头绘着蓝底金字的阿拉伯文字。华美的绘着彩画的大大小小拱门一个套着一个,拱门下悬挂着无数的玻璃明灯。贴着伊兹尼蓝色瓷砖的墙壁和彩绘的玻璃窗异彩纷呈,光耀动人。地上铺满了华贵的地毯。高高的圆形大顶四周环绕着四个略小一点的穹顶,阳光从大圆顶的260扇透光性能极强的窗户中照射进大厅,和圆型排列的昏黄的玻璃灯光相融相映,金蓝交灿,幻光明舞,给人一种虚幻灵异的感觉。据说建造蓝色清真寺没有使用过一根钉子,而历经数次地震却未倒坍,不能不使人惊叹建筑工艺的高超和精妙。 走出寺院边门,只见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圣索菲亚教堂又称圣智大教堂,公元325年,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亚斥巨资修建了这座当时世界上最为宏伟和精美的教堂。后来教堂在战乱中被损坏,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又对教堂进行了重建。奥斯曼帝国时期,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建为清真寺。1932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将大教堂改成了,称之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历经沧桑900多年,几经易主,饱受风霜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如今庄严肃穆地站立在老城区中心的教堂广场上,向世人们展示着它的神圣的无与伦比的风采。 走过一条短短的满是游人的小路,就来到了美丽的教堂广场。青翠平整的大四周绿树成荫,红黄色的小花点缀其中。草坪中央的大水池清波涟涟,长椅和灯柱围绕在池边。石块砌成的整洁的小道一直通往林木环绕着的大教堂。抬头望去,首先映入眼中的就是教堂的巨大的圆顶。圆顶直径达33米,离地高55米,是世界有名的五大圆顶之一。大圆顶东西两端连接着两个小圆顶,每个小圆顶又连接着更小的圆顶,圆顶层层覆盖和远处的素檀何密清真寺遥相呼应。教堂为三拱长方型建筑,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米,占地面积约5400平方米,周围还建有 4座高大的伊斯兰尖塔。整座建筑既有罗马文化的特色,又有艺术的韵味,它是东西方艺术的结晶,是伊斯坦布尔最具特色的历史建筑。 教堂的入口处是三座相连的大拱门,门外的凹地里,散放着一些奥斯曼时代的石雕残骸。从中间的拱门进入教堂,只见里面光线幽暗,四座大拱门支撑着一个巨大的穹顶,四边环以40扇窗户,点点滴滴的阳光透窗而入,给高大的殿堂带来了丝丝缕缕的亮光。穹窿顶部和四周的幕墙上布满了色彩绚丽的镶嵌画和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色彩花纹各异的石圆柱和墙壁下部的大理石贴面,使整个大厅显得华美而庄重。教堂里既有基督教的圣门,也有伊斯兰教的麦加之门和圣龛,两者奇迹般地融为了一体。这座被誉为“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相结合”的教堂是土耳其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 经过一个墙壁上挂着古赛马场和古君斯坦丁堡全景图的走廊,沿着一条古朴的长长的石路,我们走上了教堂高高的二楼。这几年我也参观过不少世界的顶级教堂,可还从来没有进过教堂楼梯以上的部分。我新奇的四下打量着,整个楼层是一个空心的环状结构,向内的一面是一排栏杆,栏杆和外墙之间是宽大的厅廊。站在栏杆边向下望去,大厅中的一切尽收眼中。再向上望去,巨大的穹顶就罩在了头上。我感到自己好象浮在了半空中,离地很远,离天同样的远,这真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围绕着厅廊细细的观赏着,四周的墙上有着许多精美的以圣母圣子和圣徒为主题的镶嵌画和壁画。色彩鲜明璀灿、几何线条完美和谐的由小块彩色大理石或彩色玻璃拼嵌的马赛克画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它们是拜占庭文化的典范,也是世界镶嵌艺术的瑰宝。 午餐后来到了教堂附近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伊斯坦布尔的地下宫殿为数众多,但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是其中规模最大的。整座水宫长140米、宽70米,336根9米高的粗大的科林斯式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砖石拱顶。这是拜占庭时期的一个战备水库,储水量达10万吨之多,如果蓄满了水,可供当时全城的人喝一个月。从水宫入口拾级而下,就进入了一个水上宫殿。满眼皆是高大的汉白色石柱,336根石柱分成12排,每排28根,整齐的竖立在水中。柱与柱之间的间距为4米,每根石柱的表面都留下了时光和流水雕琢的痕迹。踩着湿滑的石板路,就着路灯昏暗的灯光,在石柱间穿行着。只见脚下是浅浅的一池清水,清澈透明,水底的方石板映衬着五颜六色穿梭往来的鱼群。氤氲的水汽,石柱底部散发出来的暖红色的幽幽的灯光,耳畔回响着的水珠掉落水面的叮咚声响,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神秘而朦胧的感觉。在导游的指点下,我们走到了水宫的后侧,只见两个巨大的石柱下面压着蛇发女海妖美杜莎的头像。一个是正面头朝下,另一个则是侧面头朝下。究竟为何如此放置,一直都是个解不开的迷。按照导游的说法,是希望恶梦永远不要回来。我想,这样的放置,也可能是出于镇魔的需要。另外还有一处特别的景观,那是水宫中唯一的一根绿色的石柱,石柱上的纹理之中雕满了一个个既似孔雀眼又似泪珠般的花纹,据考证,这是建造地宫的奴隶们特意留下的,以此来告诉后人,水宫建成后自己便不可能再出来了。这些辛酸的泪珠,是奴隶们无声的控诉。 出了地宫后,沿着一条车水马龙的小街,来到了托普卡帕老皇宫前。又沿着高高的宫墙穿街越巷了近二十分钟后,终于走到了旅游车停靠的马尔马拉海岸边。马尔马拉海位于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之间,是欧亚大陆之间断层下陷而形成的内海。它的东北端经博斯普鲁斯海峡通黑海,西南面经达达尼尔海峡通地中海和大西洋,是欧、亚两洲的天然分界线。马尔马拉海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约70公里,面积为11000平方公里,只相当于我国的4.5个那么大,是世界上最小的海。它的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米,最深处达1355米。原先的一些山峰露出水面变成了岛屿。岛上盛产大理石,语中的马尔马拉就是大理石的意思。站在海边向前望去,只见深蓝色的海面上飞舞着无数白色的海鸥,一波波的海浪翻卷着白色的浪花,冲击着岸边的大石块。石块上站着许多拍照的游人们。海岸边还有一座白色的灯塔,为海上的航船指引着方向。 因昨晚一夜未睡,所以导游早早的就把我们送入了宾馆。今天入住的是伊斯坦布尔的WOW五星级,总的感觉还不错。晚上导游带着我们八个想品尝正宗土耳其烤肉的人去了一家土耳其烤肉馆,为我们点了烤羔羊等九种口味不同的烤肉拼作了两大盘,还点了蔬菜沙拉、炸土豆条、面包、红酒和一份甜点,平均每人35美元。烤肉很嫩也很香,而且还没一点膻味,大家都吃得很高兴。看着桌上燃着的蜡烛,我突然想到今天是元旦,就举起了酒杯说“新年快乐”,大家一听也纷纷举起了酒杯齐声说“新年快乐”。我看了看,此时是土耳其时间18点40分,正是北京时间零点40分,在土耳其还是元旦之夜,在中国却已是2号的凌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