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1年11月16号,这次南极行的最后两次登陆在今天进行,第一个登陆地点是阿根廷站Feeraz Station,然后下午登陆波兰站Arctowski Station。早上的九点,我们的船到了南极的乔治王岛,上面有阿根廷基地Feeraz Station。大家上到了甲板等消息。船上说现在上岸点处有两块很大的冰,挡住去路,风也太大,现在上岸不行。要等。另外船也要跟阿根廷站的站长联系,看他允不允许我们去参观。这次在南极拍了很多有趣的动物照片,几千张有多,使劲删。这是我在旅途中最愿意做的事情之一,他们去喝酒,我在房间里弄照片。在穷游儿访谈中管理员MM问我旅途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说是孤独感。如何排除孤独感她没问,这里说了吧,让我能够忘记孤独的一件事情就是看白天拍的那些照片。尤其是这次,南极的壮丽,南极的干净,动物的美好和纯真,这一切,让我忘记孤独并被感动着。
图,我们冲锋艇上的驾驶员,很有型,跟特警似的。11月16号上午的10点,船上广播说登陆获批准。所有冲锋艇司机集合放船。我们这组今天排在第三艘艇登陆。
![]() ![]() ![]() ![]() ![]() ![]() ![]() ![]() ![]() ![]() ![]() ![]() ![]() ![]() ![]() 图,2011年11月16号的下午3点,我们在南极的最后一次登陆开始,这次去的是南极的Admiralty的岛,上面有南极波兰站。今天的登陆最勉强,登陆点的海水涌过来,能到差不多大腿的地方,所以,去南极一定要跟代理要防水裤,自己的最好别用,一次就报废了。因为,不光有海水的侵蚀,那些泡脚的药液更厉害。 ![]() ![]() ![]() ![]() 一对海狮母子的故事 在Admiralty岛上最著名的,是这里的海狮栖息地,那里有很多巨型的海狮,大小都有。这是我们在岛上海狮栖息地看到的一对母子海狮的妈妈。海狮体积的差别很大,公海狮体型巨大,一般是母海狮体积的3倍以上,船员说他们见到的雄海狮最大的有8米,约6吨重。这条海狮妈妈的长度在3米左右,大概1吨的重量。 ![]() ![]() ![]() ![]() ![]() ![]() ![]() ![]() ![]() ![]() ![]() ![]() ![]() ![]() 猖狂逃命的小家伙 当时是咋回事,看看这个猖狂逃命的小家伙就知道一二了。当时,海边有很多企鹅,下图,这是一只吓得猖狂逃命的小家伙,小东西害怕了。从它的表情看,天就要塌下来啦。挺可爱的样子。 ![]() ![]() 下图,唉,体积不成比例啊。船上专家告诉我们海狮公母的体积比例是3倍,这条家伙何止是母海象的3倍啊?可怜的南极动物,可怜的海象妈妈,在海狮世界法治不健全的情况下只能这样了。这家伙办完事以后还不让人家母子团聚,它使劲把母海狮推向海里面,把小海狮一尾巴扫一个跟头,那个小海狮也有一两顿重,在它的面前,跟个玩具似的。下图中的母海狮在愤怒地哀嚎,叫唤着自己的孩子,它想能看看自己的宝宝还安全不。可那头雄海狮就是不让人家母子见面,它用脖子死死地压住母海狮,用尾巴把小海狮扫过来扫过去。唉,也可怜了那头小家伙,吓坏了,估计它以后再也不敢不听妈妈的话了。公海狮脸上的表情好像很享受人家母子别离,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可以点击图片看大图) ![]() “海狮的母子情深” 当时的场面十分激烈感人,那头雄海狮差不多是母海狮的十倍那么大,母海狮每动一点点都要付出极大地努力。她就这样挣扎啊挣扎啊,总算看到自己的孩子了。刚想过去,只见雄海狮咬住母海狮的尾巴,轻轻一拖,母海狮努力了半天的功夫都白费了。那个小海狮的叫声跟狗的声音一样。它也在努力地帮妈妈,咬雄海狮的尾巴。但没用,只要雄海狮不愿意,它们俩就到不了一起。苦了那头母海狮,有几次她已经逃出来了,回头一看小家伙还在海里,往回走又让雄海狮压住了。反反复复,反反复复。但那头公海狮也只是调皮一下,并不想伤害那头小家伙。总算,那头雄海狮玩儿累了,趴那里不动,让人家母子俩上岸。可怜啊,那母子两个凑到一起的时候都在哭,真的,能听到妈妈和孩子的声音是在哭,妈妈说,你不能再不听话了啊,害死你娘啦!孩子说:我不了,我以后一定听娘的话。 ![]() ![]() 南极岛上的大风雪 那天我们看到了很多南极的故事。这边乱成一团,那边大风雪中白色之中的一堆一堆,一点一点的黑色。那是在南极Admiralty岛上,可怜兮兮风雪中的企鹅们。 ![]() ![]() ![]() ![]() ![]() ![]() 下图,2011.11.16号,Expedition号在南极的最后一次登陆后,在船上大厅,举行了两项有意思的活动,第一项,旅程图片欣赏会,船上的专家们放他们这次拍的有科研价值的图片给我们看,真的拍得有专家水准;第二项,按南极游的规矩,本次航行所用过的航海图和在南极大海上飘扬了12天的船旗拿出来拍卖。大家都来到了拍卖会,很紧张,因为两件东西都太有意义了。尤其是那面船旗,它曾飘扬在南极的风风雨雨中,在那些天里,它是我们Expedition号船的象征。另外,每年只有200条左右的船来过南极,就算全部拿出来拍卖,最多也就有200个人有机会得到一面南极船旗。我很想得到它。最终,谢谢船上的那么多朋友们,他们都比我有钱,是他们给我面子,让我最终如愿得到了那面船旗!这是我此次南极行最大的收获之一,是我这一生都会爱护和珍藏的。究竟,来之不易!图,那面在南极飘扬了12天的Expedition号船旗,是我的了!谢谢Expedition号,谢谢南极,让我有了这么一面有意义的旗帜。他们告诉我全体Expedition号高层会在上面签字,回到乌斯怀亚那天会正式交到我手上。船旗最后飘扬的那两天我成天担心,怕让人偷了去我可就白开心一场,还好,船上的人都是君子。:lol ![]() 起床后,把能洗的都洗了,在船上十天,嘴里永远是咸的,因为海风里有盐分。心痛我的相机,一直是在大风大雪里完成任务的。在登陆的时候,还会有海水溅到身上和相机上。相机不太怕淡水,但是非常怕海水。身上的衣服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我自己的,一部分是卖船票的旅行社给我的。在南极大海登陆上岸的时候,只能到了岛的附近下海走沙滩,那个的时候,海浪过来,海水能没过靴子,所以旅行社说最好穿他们的衣服,海水弄坏了也不用赔。 别看是工作服,阿根廷人很认真,羽绒服里面真的是羽绒而不是廉价的太空棉。除了旅行社给的羽绒服,自己里外的衣服也有海水,比如甲板上滴到头上的水,都是咸的。南极的天气特别干燥,洗了的衣服袜子,没有过一夜不干的。 船上的热水很好,水量充足,花洒均匀。也许是我们的房间离机房很近的原因,打开龙头,几秒钟就有热水过来。就是洗澡间太小,船上有好几个将近两米的外国大个子,不知他们怎么在里面洗澡。记得第一天上船,洗澡的时候弄得满地是水还差点让船晃倒。里面根本站不住。往后就有经验了,在船上洗澡后背要靠在墙上。洗完澡穿衣服也是个技术,单脚站不住。 昨晚做的梦的内容都是坐船坐飞机,大峡谷,滑下来,冲上去。那是进了德雷克海域。昨夜的风浪厉害,我们睡觉的时候。感觉船沉下去时有十多米,整个人半浮在床垫上;然后再上来,背部有明显的压力感;然后再下去,然后再上来。这就是南极德雷克的海涌海浪。 图片是从睡房舷窗,看到的南极德雷克海峡风浪。广播说进入德雷克前外面两边航道还是很美丽,这是到南极最后一次看到那些冰山的机会了。 他们今天开始叫我“船旗先生”,船上的朋友在我投得了船旗后都过来祝贺。14点半,船晃得厉害,刚才向左倾斜的时候,舷窗能直接看到海面。刚才在甲板上,船上大副说我们表现很好,他过德雷克的时候也要间中吃晕船药。因为头痛的厉害。外面的浪花又越过了舷窗,去南极,路上来回四天正,这四天大都是在晃荡,大家都在船舱里呆着或是睡觉,甲板上安静的很。 17:30,风浪很大,风的压力使出去甲板的们都打不开。开门的时候,门缝发出撕裂的声音。风夹着雪灌进衣领,凉的很。上午的时候还是顺风,苏珊说一路顺风,船速25海里(70公里)。刚才去甲板,船正在顶风航行。大风吹过来的时候,船身会震动。海面上吹着白头浪,估计风力在40海里左右(120公里/小时)。接待处贴出了到乌斯怀亚的交通安排,大部分人是去飞机场的。我还要在乌斯怀亚住一天,等20号一早去阿根廷Madryn的车,30个小时,能够到那里。 船身在震动,晃得厉害,人走在船上跟喝醉了似的。晕晕的感觉。下图是船上的好朋友,来自以色列的两父女。他的宝贝女儿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喜欢旅行,这次出来是刚刚从以色列陆军退役,想出来逛逛,已经7个月没回家了。这次父女见面是爸爸因为不放心,专门到了乌斯怀亚去找女儿,然后一起上船的。他们到了乌斯怀亚还要分手,他的女儿会继续上路,不回家。知道女儿喜欢旅行,父亲昨天晚上在船上的拍卖会上,想投这次Expedition号南极航行地图送给女儿。结果到了700美金的时候放弃。他们说,这个价钱不值得。跟他们争的那个女人有一个旅行社,她投地图有用。投船旗的时候是她在跟我争,最后放弃,所以这个航行图她是志在必得云云。 ![]() 20:00,晚饭。船稳定多了,不再跟喝醉酒似的摇晃。希望一直到明天都是这样。去总台看了我到乌斯怀亚后的巴士安排,排在第三辆巴士,直接送到离我住的Lupinos不远的地方。好,非常好。 2011.11.18,告别南极的日子 18号凌晨的1点醒来了,突然想再看看南极。上到了甲板。不下雪了。风还是很大,船摇晃的厉害。趴在栏杆上看着南极黑洞洞的海面,想象着水里面的世界这时候是什么样 ![]() ![]() ![]() 重要的事情,晚饭后Expedition号船方举行了告别仪式,大家一个不漏的都上去了会议厅,向辛苦工作了12天,船上的餐厅和甲板部分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工作人员载歌载舞,跟大家说再见。Expedition号和全体船员,谢谢你们! ![]() ![]() ![]() ![]() 来自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