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店以其精细的服务闻名于世。但是国内OTA们想和他们达成直连,销售他们的房间,还需要些耐心。 熟悉服务业的人,想必知道日本是个极注重服务和细节的国家,其服务意识和水平在业界都可圈可点,但是日本却没有一家全球化发展和覆盖的酒店企业,这在如此高服务水准的发达国家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日本在2016年上半年已是中国第三大出境首选国家,越来越多的旅游同行想与日本酒店合作,想获取日本酒店资源。那日本的酒店业情况究竟如何呢?本文将与大家一起来聊聊日本酒店业的那些事儿。 日本的酒店分类 日本的住宿一般分为日式旅馆和酒店两大类。(注:日本的「旅館(りょかん)」泛指传统的日式旅店,区别于西式的「ホテル(Hotel)」) 日式旅馆往往具有日式特色,如客房提供和室、提供三餐日式料理等,比如温泉旅馆、观光旅馆、割烹旅馆。 温泉旅馆保留着日本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极具日式禅意之美:榻榻米,鲜花,庭院,潺潺流水...... 割烹旅馆则以料理著称。 酒店主要包括高级酒店(类似国内四星及以上标准酒店)、商务酒店(主要针对商务客人,简单实用,类似国内的经济快捷酒店)及胶囊酒店(起源于日本,适用于赶不上末班车及想节约经费的人群)。 那么日本的知名酒店集团又有哪些呢?与万豪、洲际、希尔顿这些耳熟能详边的集团相比,想说出一个日本知名的酒店集团真是有(yi)口(lian)难(meng)言(bi)。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恐怕也就是大仓集团(Okura Hotels)了吧。 日本就真的没有什么酒店集团了吗?其实不然! 日本十大酒店集团
(以上数据来源于酒店集团官网,部分集团门店数包括了未来两三年即将开业的门店) (点击查看大图) 走出国门的日本酒店集团真是少之又少,在境外有明显布局的也就大仓集团(Okura Hotels) 大部分的酒店集团都成立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这个时间其实是与很多国际酒店集团的成立时间,如凯悦、雅高、喜达屋等是相当的,历史并不算短 日本酒店集团的体量与几大国际酒店集团相比,虽然不值得一提,但与四季、文华东方相比,确是旗鼓相当的,但在全球化上就有点遥不可及了 目前行业内比较认可的日本酒店集团未能实现全球化的主要原因为: 几大国际酒店集团(包括万豪、喜达屋、希尔顿、凯悦等)的全球化战略正式展开是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而日本在这个时候正值泡沫经济破裂,进入了长时间的大萧条时期,日本企业步履维艰; 较之日本,美国有更为成熟的资本市场,有更为多元、高效的融资渠道,可以帮助其迅速在全球扩张。而日本无法背靠成熟的资本市场,在扩张道路上也就更为谨慎,在操作上更偏向直接投资,这也就决定了其全球化的效率及进程将会远远落后于那些多生长在美国的国际酒店集团; 日本岛国、国土面积较小、国内交通便利等内在条件,决定了日本酒店集团不可能在国内先达成规模效应,为其走出国门奠定好良好的基础,其海外扩张的边际成本将远远大于美国企业; 日本的几大酒店集团早先多为实业,如矿业、不动产等,的一个分支板块,这样企业在酒店的投入上也就自然要少了; 日本的酒店高评价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优质的服务,但是此项服务在海外扩张上却是难以复制和标准化的。 那日本国外的OTA、旅行社们要怎么跟这些不走、走不了国际化的日本酒店合作呢?在直连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的酒店行业,在日本又是什么情况呢? 日本的酒店分销渠道 与其它国际酒店集团类似,日本的酒店集团在分销渠道上主要也是为OTA、批发商及旅行社,只是在选择上似乎更狭隘了。 目前,在日本,主流的OTA有国际上的Booking.com、Agoda、Expedia及HRS;国际区域性的携程及Bico;日本本土的Jalan及Rakuten。传统的线下代理商有国际上的Hotelbeds及本土的JTB和Trapics。而像我们国内风风火火的艺龙、途牛、去哪儿、国旅、中旅等其实并未如想象中受这些集团待见。 针对此现象,笔者之前通过与日本当地的一些渠道、酒店集团及IT咨询公司沟通了解,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上述提到,日本集团在选择走出国门时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这反射到了对其境外合作伙伴的选择上,所以在境外分销渠道上日本的酒店基本只选择主流的国际性渠道,而其它不那么主流的,他们则是通过本土的线上线下渠道来间接合作,也就是说他们会将产品供应给,比如JTB,然后再由JTB提供给境外的那些中小渠道。他们认为这是既能满足他们丰富分销渠道,又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方法。 与国际上很多的集团不一样,日本的大多数酒店集团并没有自己的CRS,也并不会用CRS来与渠道做对接。他们更多时候只是利用第三方CRS,如Sabre,来直连GDS,而在与OTA或线下代理商做直连时,他们倾向使用日本当地的Channel Manager(TL-Lincoln是日本国内第一大Channel Manager供应商)。这就意味着这些渠道要跟日本的酒店合作直连,就必须要先跟日本的这些Channel Manager有直接或间接的合作,而这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可以马上实现的。 给大家的问题 既然日本的酒店集团已经有使用第三方CRS来对接GDS,为什么不同时使用CRS来连其它渠道呢?CRS不是更容易管理酒店的价格和库存吗? 日本的酒店业在历史上受过政府很长的一段时间影响,比如上文提到的日本最大的跨国旅游集团JTB,其最初的发展起步点就是国家的专属接待机构,该项传统保持到现在,仍然有相当大量的政府接待和出访安排项目,由JTB承办和专营。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酒店无法自主地控制自己的房态房量,虽然时至今日,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但日本酒店依然习惯只是使用Channel Manager。 日本的Channel Manager,比如TL-Lincoln,一方面占有很高的酒店覆盖率,同时在日本本土的渠道上的使用率也极高,近几年也在逐步向境外发展,这就决定了对于保守的日本酒店来说,使用Channel Manager来连渠道是最合适的选择了。目前笔者所知道的只有大仓集团(Okura Hotels)和王子酒店集团(Prince Hotels)及部分酒店集团的个别门店是用CRS来直连。 与其它第三方直连公司相比,Channel Manager收取的直连交易费要更低得多。 上文已多次提到日本公司在合作上的保守选择,那对于几近垄断日本酒店集团直连的Channel Manager供应商来说,要想让他们同意与境外的第三方直连公司合作又是另一个需要前思后虑的问题了。 如此看来日本的酒店要走出国门依然路漫漫,而对于要想进一步与日本酒店合作的境外渠道也依然任重而道远。 如何开展合作 上文有提及,对于一些非主流的渠道,日本的酒店会倾向于通过本地或国际上的主流代理来间接销售,所以与这些OTA/旅行社合作来获取日本的酒店资源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目前日本市场价格比较有竞争力的可供选择的合作渠道有日本当地的JTB、Rakuten、Trapics,国际上的Hotelbeds等。 同时,在直连已成为主要合作模式之一的酒店行业,那些Switch公司可以加快与日本的Channel Manager供应商的合作进程,以此来间接获得酒店接口,从而帮助推进本土渠道与日本酒店的合作。 最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于持谨慎态度的日本企业,在与对方的合作上,如何做好规划,如何循序渐进,如何加大对方的信任感,也应是那些想要进入日本市场的企业们应该思量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