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集团总经理刘绍勇不久前的欧洲之行都有哪些内容?东航宣传部近日一份对外的的新闻通讯稿给出了答案。 根据这份“官方消息”,3月31日至4月3日,刘绍勇飞赴欧洲后先后考察了易捷航空、瑞安航空、北欧航空。 这个名单很有意思。易捷航空和瑞安航空是是欧洲最大的两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前者是全球规模的最大的网络售票航空公司,后者则保持了连续16年盈利的惊人纪录。 国内大型全服务航空企业老总远赴欧洲,选择两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作为拜访重点拜访多向。这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众所周知,国内低成本航空正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机会。东航在去年下半年曾一度透露出意欲将旗下联合航空转型为低成本航空的消息。 低成本航空(即廉价航空)又称有限服务航空公司。所谓“有限服务”包括不提供免费行李托运、不提供机上饮食、不设往下票务分销网点等等。国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春秋航空,而有限服务航空公司对应的则是以三大航为代表的传统型全服务型航空公司。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内航空界,全服务型航空公司是正襟危坐的武林正宗,而低成本航空则俨然是自学成才的流浪打手。前者尽享资源优势,而后者则身处夹缝艰难求生。 截止目前,以春秋为代表的低成本航空只占据整个市场5%左右的份额,而在欧美成熟航空市场,这一数字已超过40%。 低成本航空本质上是建立在成本控制基础上的精细化运营管理,相比全服务公司,其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更有优势,以美西南为例,其从创立至今42年持续盈利。 这一业态为何在中国迟迟做不起来呢?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只有民营航空参与其中,“爹不亲娘不爱”的民营航空本身资源匮乏,在尚未实现真正市场竞争的航空业想要做大,其难度不啻登天。 一直以来,以三大航为代表的传统服务公司对于低成本航空可谓是冷眼旁观。为何其不愿涉足?原因其实很简单:明明可以大手大脚花钱,干吗要选择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 只是,高枕无忧的安逸日子不可能长久。 从2013年开始,国内航空业呈现的一些变化广为外界所关注。 航空运输量增长迅速,而运价敏感型旅客基数成倍数增长;同时,高铁使得包括三大航在内的航空公司的中短途航线遭遇到史无前例的分流和冲击;而国外廉航,尤以亚航为首的东南亚廉价航空的加入进一步加速了市场竞争。 在2013年底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主管机构民航局正式宣布,将积极扶持低成本航空,支持大型骨干航空公司、民间资本和其他社会资金投资设立低成本航空公司。这被解读为主管机构意在推动三大航试水低成本航空市场。 而几乎与此同时,东航宣布旗下的中联航将转型为低成本航空公司,未来将布局国内市场。此前有消息称目前正在做具体的调研论证和规划方案。 如此行动迅速并不难理解。眼下,东航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走国际化道路、试水混合经营模式被认为是崛起的必经之路。 据东航宣传部介绍,刘绍勇率领的东航考察组在与易捷和瑞安两家低成本航空公司高层会见时,就低成本航空发展趋势、大幅降低成本的有效举措、精准人力资源岗位配置、客票直销与分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实地走访了这两家航空公司的业务生产部门,与一线员工畅谈。 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那一次,是春秋航空的董事长王正华。为了做好自己的低成本航空、从这些低成本公司身上“取经”,王正华当年一度上门拜访了超过10家的此类国际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