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政策制定动向引人关注之时,专车鼻祖Uber似乎在中国市场上遇到了不小的阻碍。5月初开始,Uber便在广州和成都遭受封查,而就在Uber准备低头与政府合作之时,滴滴快的又抢先一步,与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了合作平台。 从去年2月进军中国到现在,水土不服、用户体验不佳一直困扰着Uber,加上滴滴、快的快速侵蚀市场,甚至与政府合作之时,Uber 要想咸鱼翻身,注定困难重重。 政策:在京约谈在沪招安 在各地出租车改革政策密集发布之际,专车政策的方向也备受关注。而各地的专车政策的差异,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6月2日,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市交通执法总队和市公安局公交保卫总队共同约谈“滴滴专车”平台负责人,明确指出该公司推出的“滴滴专车”及“滴滴快车”业务,使用私家车和租赁车配备驾驶员,从事按照乘客意愿提供运输服务并按里程和时间收费的客运服务,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此,滴滴快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自查整改,开展合法业务,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数据监测平台并与政府部门对接,开放平台人员、车辆及订单相关数据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被约谈的滴滴快的,在上海却打算开放部分市场。 据媒体报道,6月1日起,上海市交通委会部分放开市场,滴滴快的打车平台计划部分共享数据。双方从出租车业务合作起步,被纳入约租车范畴的专车业务则紧随其后。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将于6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该平台由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四大出租汽车企业和“滴滴打车”三方共同参与。 Uber深陷市场泥潭 除了各地政府对专车政策反应不一以外,各地政府对于各家专车公司的态度也不一。 据媒体报道,4月30日,广州市工商局、交委、公安局对Uber广州分公司进行了检查,现场查扣了上千台iPhone手机。“没有工商登记手续”“组织不具备运营资质的私人车辆从事经营活动”正是Uber广州办公室被调查的起因,而与之直接相关的正是Uber平台上的人民优步司机。 Uber的广州分公司被查只是一个开始。6天之后,Uber成都办事处以同样的原因被成都市交委、工商局和公安局联合查办。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多地的Uber专车就被认定为涉嫌从事非法营运。 而Uber在中国遭围堵已经不是首次。据不完全统计,Uber已收到14个国家和地区的禁令。 令Uber感到头疼的是,其竞争对手滴滴快的,已经抢先抢滩大上海。滴滴快的与上海市交通委携手上线“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之前有消息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滴滴快的与广州市交通委的合作并未成功,但在之前也曾相约合作平台。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专车市场厮杀的,共有Uber、一号专车、滴滴专车、易到用车和神州专车五家公司。而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则是滴滴快的。 而反观Uber,虽然入华一年多,但依旧水土不服。随着在中高端市场的折戟,Uber开始瞄准中低端市场。 去年8月,Uber正式进军中国一年,其在北京上线了在内地独有的拼车服务——人民优步(Peoples Uber),Uber将其定义为公益服务,不会从中盈利,扣掉成本之后将所有收入返还司机。但是,Uber的市场份额依旧进展不大。为了扩张市场,更接地气,2014年12月,百度与Uber达成投资战略合作,双方在产品和流量上展开合作。 然而,借助百度的投资想进军中国市场的Uber在此后并无大动作,水土不服的尴尬尚未化解。从软件下载量来看,Uber还是无法与滴快、易到等相比。 而反观滴滴快的,自合并之后频频布局出行各个领域。近期,滴滴快的不仅推出快车与Uber的人民优步正面竞争,还推出了顺风车,抢占拼车领域。而随着滴滴快的的发展,其野心也越来越大。除了推出快车业务,滴滴快的合并三个月后宣布,滴滴快的未来将要做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Uber的失败来源于其内部“不接地气”所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宇恒指出,Uber目前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并不突出,主要在北京、上海、杭州等8个中国城市开展服务。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为王,缺少对中国用户习惯的把握,使Uber在中国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易观智库分析师张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相比BAT概念来说,滴滴快的的出行平台概念更加接地气。而且,两家合并之后不到四个月先后上线了快车、顺风车,如果按照这个节奏进行,滴滴快的还会更多覆盖一到两个细分领域,“可以看出他们的执行力很强,可能等到明年甚至今年年底,我们就能看到完整的城市交通平台,能够涵盖整个出行的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