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1日),去哪儿公布了增发文件。按计划,去哪儿将发行800万份ADS,并可在30天内选择向承销商高盛授权再发120万份。 增发前,去哪儿已发行1.14亿份ADS,其中百度持有6173万份,占比为54%。假如最终发行量为920万份,则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的7.47%。百度股比仍将高于50%,并且由于所持大部分为A类股票(A类投票权为B类的3倍),控制权不会因增发而易手。 如果能以单价40美元发行920万份ADS,去哪儿将融到3.68亿美元。除此之外,去哪儿还宣布获得银湖领投的本金为5亿美元的无抵押可换股票据(到期转换价为55美元/ADS)。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折合近54亿。 近半年来,去哪儿一直谋求融资。根据最新披露的2015年Q1财报,去哪儿营收6.7亿、同比增长100%;净亏损“照例”超过营收达7亿元,同比增长282%。截至2015年3月31日,去哪儿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14亿。在“弹尽粮绝”前几个月,获得54亿融资,去哪儿的资金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去哪儿同时披露了两件重要事项: 一是拒绝了携程于5月8日提出的全面收购邀约。但却留了活口:“然而,根据我们一贯的政策,我们会考虑所有有利于公司和股东的潜在战略机遇,对与同业战略伙伴进一步的讨论持开放态度。” 二是从6月1日起终止与百度的知心搜索协议并一次性授予百度1145万B类股票(381.7万份ADS,市值约合9.5亿人民币)。百度亦将向去哪儿支付2.07亿元现金。去哪儿向百度支付股票,是对知心协议“股票换流量”交易的结算。而百度支付现金,或许有“违约费”的含意。 去哪儿在一夜之间宣布巨额融资、拒绝携程收购、不再与百度“知心”,看似要单飞的节奏。其实不然,去哪儿及银湖希望的是“高枝”。 首先是资金压力。在线旅游全行业巨亏,已习惯于大方烧钱、用亏损换营收的去哪儿,在5个季度内亏损25.5亿(从2014年Q1算起)。好不容易融到8.68亿美元,但有5亿美元是借的,如果那时股价低于55美元,去哪儿就要用现钱偿债。 其次是竞争环境。今天的在线旅游市场,与去哪儿创业时的环境已大不相同,更无法与十多年前携程创业时相比。携程坚持“不站队”已经很辛苦,收了艺龙还要面临美团、去啊的有力挑战。去哪儿只是一头小象,要在霸王龙横行的世界独立生存和发展,谈何容易。银湖等财务投资人不愿冒太大风险,也不大可能认为去哪儿会成为与BAT并列的巨头。5亿美元可转债只是“过桥钱”,让去哪儿再支撑一段时间,获得更好的估值。 三是去哪儿的经营模式中的两大问题。 一是流量成本高企。用股票从百度换流量的知心搜索其实不贵(每个点击不到4毛钱),去哪儿扔掉百度这根拐棍儿是寄希望于移动端自有流量。但移动端推广费用同样不菲,而且容易打水漂。据统计,2014年全国乘飞机出行12次以上的用户仅有400万人。订机票对绝大多数是是超低频应用(一年才用两三次),OTA的应用在手机上的命运只能是装了删、删了装。 二是机票业务天花板。各大航空公司一直致力于提高直销比例,开始时触动的是小机票代理,大型OTA的日子反而好过些。随着小鱼小虾被清理干净,航空公司自营占比提高到一定程度(如40%)并培训起用户的直购习惯,与大型OTA翻脸的一天终会到来。去哪儿机票业务做到行内第一仍然亏损,未来出票量、营收还有多大空间?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百度的态度。过去大股东百度分担亏损,可以通过去哪“上贡”股票来补尝,以后就得“公事公办”了。看趋势去哪儿2015年亏损或超30亿,持股50%的百度要“背”15亿,市盈率为40倍的情况下,去哪儿的亏损当使百度市值亏失600亿!百度有尽快甩掉这个大包袱的动机。 从现金、业绩、大股东百度的处境看,去哪儿现在所处的格局是非稳态的,难长期存在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