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泰航空公司(下称国泰)于8月16日发布了上半年财报,与此前外界预测的12亿亏损相比,真实情况显然要更加严峻。 根据国泰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净亏损达到了20.51亿港元。按照目前的趋势,国泰很可能将迎来其成立以来首次连续两年亏损的业绩。而这家公司成立70年来总共也就经历了两次亏损,其中一次还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 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在去年遭遇近6亿元亏损之后,一向以稳健经营风格著称的国泰会在今年上半年通过更换领导人、裁员以及企业转型和航线网络调整等一系列积极的手段来应对危机。 遭遇航企客源分流 作为过去数十年里在东亚地区颇具统治力的老牌航空公司,国泰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在于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内地地区的航空公司经过近3年来极具侵略性的国际业务扩张,已经构建了从国内一二线城市覆盖欧美澳的洲际航线网络,这对于没有腹地市场,对转机客源需求较为强烈的国泰而言构成了比较明显的分流。 尽管香港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仍保持增长,但本地另一基地公司香港航空及香港快运航空的快速扩张也使国泰遭遇到直接的挑战,特别是香港航空已经开始逐步进入澳洲、北美等国泰的传统“领地”,尽管目前规模仍无法与之全面对抗,但已经开始对香港地区航空客运市场的票价水平产生影响,这对于一直坚持提供高端服务而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国泰而言显然影响要更为明显。 财报显示,国泰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0.4%达到459亿港元,客座率较去年同期也提升了0.2%,但客运收益却下滑了0.5%,这显然与竞争加剧带来的运价水平下滑有较大的关系。 国泰持续亏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燃油价格的变化。国泰及国泰港龙航空的燃油成本总额(未计燃油对冲的影响)较去年上半年增加28.71亿港元,燃油成本占到上半年成本总额的34%。而去年带来巨大损失的燃油套保业务随着油价上涨的对冲也有所降低,但仍达到了近17亿港元。 而国泰方面也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下半年燃油套保比例为54%,价格锁定为每桶89美元;至于明年比例降至46%,价格锁定于每桶80美元。 自2015年7月起集团已没有再签订新的燃油套保合约;随着合约逐步到期份额下降,燃油套保亏损将慢慢消退。 一个好消息在于国泰传统强项货运业务的增长,得益于香港在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增长,货运业务实现了4%的增幅,货运收益更是达到13.3%的增长,得以弥补部分客运收益下跌。 一系列特殊项目影响了净损失。其中包括承认欧盟委员会指控其货物勾结而处以5710万欧元罚款。国泰已向欧盟法院提起上诉,要求其撤销罚款,但该公司的业绩已被计入全部金额。 其他特殊项目包括国泰在中国国航的持股比例从20.1%稀释至18.1%;Travelsky技术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5.86亿港元;还有2.24亿港元与总部的裁员有关。 转型求变降成本 国泰在上半年宣布由何杲(Rupert Hogg)接替朱国梁出任新的首席执行官,并开始推行一项为期3年的企业转型计划,涉及到公司业务结构的调整和部分员工薪水削减,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变得更为精简、灵活和提升盈利能力。 何杲在上任当月便裁员600人,并开始推行这家公司过去20年来最大的一项转型计划。 实际上国泰此前早已经对不利局面有所预感,去年开始将旗下地区性子公司港龙航空更名为国泰港龙便是为了强化品牌地位,并将长航线和中短航线业务在品牌上建立更有效联结的表现。 但在国泰主席史乐山(John Slosar)看来,“并不预期经营环境会在2017年下半年获得重大改善。客运业务尤其会继续受到其他航空公司的激烈竞争所影响,而油价上升及国泰航空的燃油对冲持仓预期会对集团业绩构成不利影响。” 国泰此前的航线经营策略以重点市场高频次运营的模式为主,在欧美热门航线都投入了大量的运力,其机队构型长期以来也以波音747、777等载客量较大的远程宽体机型为主体。但在新的远程宽体机空客A350-900开始交付之后,国泰开始尝试在一些较受欢迎新航点开通航线,对此前的运营模式和航线网络结构做出一些改变,比如开通了特拉维夫、巴塞罗那、基督城等新航点,同时还对一些航线增加了航班密度,这也带来明显的成效,上半年集团客运量增长了1.1%。 作为一种成本控制的方式,国泰还尝试将一些利润偏薄的国际航线转交由国泰港龙运营,作为区域性子品牌,国泰港龙的运营成本显著低于国泰。 国泰方面表示,新的A350机型运营成本较现有机队旧机型更低,并配备了全新的客舱、座椅和娱乐系统,同时开通机上网络服务。目前国泰已经运营着17架A350-900,今年年底前预计还将接收4架。 在机队结构的改善方面,国泰也已经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先后将旧的747-400机型和A340-300机型全部退出现役,目前国泰机队一共有203架飞机,目前还持有包括A350系列和777系列在内的宽体机订单。 新飞机不仅能够带来更高的燃油效率,还可以在机内设施上保持竞争力,再加上国泰传统的高水准服务,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能够保持自身足够的特色和吸引力。 对国泰而言来自内地航空公司和本地航空公司的竞争仍将持续,而低成本航空公司大量进入香港市场也进一步将国泰此前数十年建立的市场壁垒逐渐打破。继续以高成本维持此前高品质的服务水准还是节约成本或者干脆拓展出低成本航空子品牌分担压力也成为一个两难的抉择。 与国泰境遇相似的新加坡航空就先后投资了中短途低成本航空公司虎航,并建立中长航线低成本子公司酷航来应对其中转枢纽地位受到冲击,同时又受到东南亚地区低成本航空“围攻”而面临的危机局面。 因此有消息表明国泰似乎也考虑进入低成本航空领域,但在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何杲明确表示没有进入这一领域的计划,他表示,“客人并不关心航空公司的生意模式,更重视提供航班的地点、时间、服务,以及合适的价钱。” 何杲还用数年前马来西亚亚洲航空开通香港直飞槟城航线,但在与国泰港龙的竞争中落败并退出这一航线的例子来表明国泰可以在目前的局面下应对低成本航空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