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途牛旅游网(Nasdaq:TOUR)公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途牛旅游网净收入为4.601亿元人民币(合6790万美元),同比增长53.8%(与非美国会计准则下净收入相比);打包旅游产品收入为3.393亿元人民币(合5010万美元),同比增长57.7%(与非美国会计准则下打包旅游产品收入相比);2017年第二季度毛利为2.406亿元人民币(合3550万美元),同比增长84.5%(与非美国会计准则下毛利相比)。 净收入同比增长53.8% 持续市场第一领先优势 途牛旅游网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敦德先生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2017年二季度公司业绩表现强劲。净收入同比增长54%,毛利同比增长超过84%。在保持市场份额领先的情况下,我们在逐步拉开与同行之间的距离。” 途牛强劲的业绩增长,与其持续占据在线旅游度假市场第一的地位相呼应。8月16日,易观产业数据库发布的《中国在线度假旅游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2季度》研究显示,2017年第2季度,中国在线度假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1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其中,途牛市场份额达26.83%,继续位列第一,同时比市场第二名高出近4个百分点。这已是途牛连续8个季度位居中国在线休闲旅游市场第一名。 打包旅游产品收入同比增长57.7% 产品更丰富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财报显示,2017年二季度,途牛打包旅游产品收入(绝大部分以净额确认)3.393亿元人民币(合5010万美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57.7%。这一增长主要源于跟团游和自助游净收入的增长。 在打包旅游产品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为满足不同用户的出游需求,途牛持续提升产品的丰富性。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途牛跟团游和自助游产品SKU数总量超过180万,比第一季度增长10万SKU。 在为用户带来更丰富产品的同时,在旅游消费升级的趋势下,途牛还秉承“客户第一”价值观,持续打造高满意度产品。以途牛北京出发的“斯里兰卡6日8晚游”产品为例,截至目前,超3000人出游,点评人数超1170人,满意度持续保持在100%。通过打造高满意度产品,途牛获得了诸如口碑、复购等在内的更多收益。 在不断提升的产品SKU数背后,途牛供应商数量也在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途牛合作的全球供应商数量超过1.65万家。事实上,途牛一直以来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不断努力,通过强化与全球优质供应商的更深层次合作,与更多供应商过渡到了直接采购的关系,不断加强对上游资源的把控能力,在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用户的出游体验。目前,途牛直采产品占交易额的比例已超过40%。 途牛旅游网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敦德先生表示:“2014年,我们开始执行直采战略,几年来我们在库存管理和采购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我们今后继续推进直采战略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途牛还通过自营地接社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提升目的地服务水平。自去年3月在厦门设立首家随往地接社以来,截至目前,途牛已在厦门、北京、长沙、张家界、武夷山、桂林和南宁多地开设随往地接社,持续提升目的地服务水平。凭借专业的导游团队以及丰富细致的产品采购团队,随往自成立以来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综合满意度已提升至96%,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国内出游人次近10万。 毛利同比增长84.5% 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模式 财报显示,2017年二季度,途牛毛利为2.406亿元人民币(合3550万美元),同比增长84.5%。这彰显了途牛盈利能力正进一步提升。 除了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外,途牛还在持续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模式。在线上布局方面,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迅猛发展,途牛持续发力。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途牛旅游APP累计下载量达11亿;移动订单占在线总订单量高达90%。途牛旅游APP下载量保持高速增长,移动订单占比不断提升,除了互联网用户向移动端迁移是主流趋势之外,也与途牛旅游APP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服务以及特色玩法等密切相关。 目前,用户通过途牛旅游APP,不仅可以预订跟团游、自助游、邮轮、门票、自驾游、签证、酒店、火车票、租车、机票、牛无线WiFi等常规产品,还可预订定制包团、婚纱旅拍、途牛严选等差异化产品,同时享受手机专享优惠。除了提供旅游产品预订服务外,途牛旅游APP互动社区还提供了诸多社交功能,如“结伴”、“游记”、“玩法”“旅图”等,通过打造UGC任务平台,多维度助力KOL实现内容价值的挖掘和变现。 在线下布局方面,截至今年第二季度,途牛可以提供400个出发城市的旅游产品预订,较上个季度的320个城市新增了80个。与此同时,途牛在出发城市的布局既有选址在繁华写字楼、以签约为主的区域服务中心,又有承担签约服务,同时与途牛旅游APP相结合方便用户直接现场下单预订旅游产品的临街门市。 途牛旅游网首席财务官杨嘉宏先生表示:“本季度我们的亏损进一步缩小。运营费用无论从绝对值还是在净收入中的占比都大幅下降。随着品牌与技术方面规模效应的实现,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盈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