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共享单车的春潮也伴随而来。 3月14日,让摩拜单车投资人——腾讯投资并购部总经理李朝晖异常兴奋,“那天天气特别暖和,街上许多人骑着共享单车来来往往,是上一周10倍。”他在摩拜最近的发布会上激动的回忆说,“做的这件事情得到人们自然的认可。” 随着人们对共享单车的认知度提升、骑行需求增加,行业内的两大玩家摩拜、ofo的“黄橙大战”也从各自为战变为短兵相接,争夺从入口到产能到城市到用户体量。 然而,决战近了,一些二线共享单车企业却似乎离这场狂欢越来越远,他们既没有摩拜和ofo的万千资本追捧、亦没有与之抗衡的自行车数量和用户体量。不明朗的前景、资本裹挟中艰难前行、市场竞争重压之下,休战,浴血奋战,还是转型合并?二线单车企业走到了决定命运的岔路口。 谨慎休战未能上演的“三国杀” 蓝黄相间的永安行共享单车,让人从远处看容易误认为是ofo,其运营方为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不过,永安行似乎并不想与其他玩家混为一谈。“真正的共享单车就不该收押金,收押金的共享单车都是伪共享经济。”永安行CEO孙继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批判了行业内的押金单车模式。 永安行于去年11月在成都与芝麻信用达成合作,绑定身份信息的用户只要芝麻信用分超过600,就可以实现“免押金”租车。 此前摩拜ofo因押金过高、押金去向等问题备受外界质疑,永安行率先推出的免押金模式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 今年3月1日,永安行宣布完成来自蚂蚁金服、IDG资本、深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的A轮融资。行业背景+创新模式+资本背书,永安行一度被外界认为是最有可能与ofo和摩拜抗衡,组成“三国杀”局面的单车企业。 常州永安成立于2010年,核心业务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发、销售、建设和运营,在有桩共享单车市场早早布局,并实现了盈利。其公共自行车系统覆盖全国29个省市的210个市县,累计建设约3.2万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约89万套公共自行车锁车器设备,2016年完成7.5亿次的出行服务,主营业收入总计达到7.7亿元。 2016年11月永安行开始布局无桩共享单车市场,先后在成都、昆明、长沙、南昌、福州、贵阳、北京、上海等地投放。孙继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计划在成都投放10万辆共享单车。 不过,上一秒永安行看似还在准备高歌猛进,下一秒却突然宣布对无桩共享单车踩了急刹车。 3月24日,永安行运营方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招股书中透露,永安行将终止与蚂蚁金服和深创投等机构的投资合作,并签订终止协议。 永安行方面的说法是:社会上存在部分对无桩共享单车投放和运营管理提出异议的观点,公司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和谨慎投资的原则,公司与上述投资机构再次协商,各方同意放缓投资进度。 宣布A轮融资仅23天后,已经在有桩公共自行车市场盈利、并计划IPO的永安行,对无桩共享单车大战选择保守观望。 根据招股书披露,永安行目前投放共计5万辆共享单车,其固定资产原值为699万元。按此计算,永安行每辆自行车的成本价格为140元。车辆投入不断增多,但共享单车营收数据却不尽如人意。招股书显示,2016年用户付费共享单车业务收入为36.83万元,在公司整体营收中仅占到0.05%。 在诸多同业者蒙眼狂奔之时,永安行选择了按下暂停键,但也并没有把话说满:“待条件和时机成熟重启投资谈判和合作。” 不过对于瞬息万变的共享单车行业而言,原地踏步就意味着退步,暂停就几乎意味着被淘汰。 永安行目前单车累计投放量为5万。而这仅仅是摩拜单车在广州一地投放量的一半,ofo方面目前单车累计投放量达到290万。另据腾讯科技,摩拜单车、ofo两家巨头在2017年预计投放总量将“井喷”,接近2000万辆,产能预计则可以达到3000万辆。从5万追赶到290万或许还有一线希望,但从5万追到千万量级可能是天方夜谭了。 深耕的二线市场守得住吗? 与永安行不同,许多二线共享单车企业在一线城市以外的市场悄然布局,通过差异化运营在摩拜与ofo的夹缝中分食市场。 住在杭州的小胡发现去年下半年以来路上多了许多自行车,“我们这边摩拜多,ofo比较少”。她和北京的朋友分享着时下最热门的消息,约定一起去西湖周边骑行。 不过当她兴致勃勃地想去扫描车身二维码时才发现,她以为的“摩拜”并非“摩拜”,而是Hellobike。这种单车与摩拜有着相近的配色和外观,前者主色调为白色和橙色,后者为橙色和银色。 与ofo和摩拜大量开城相比,Hellobike深耕二线城市,自去年11月正式上线以来,其仅在杭州一地便投放了6万辆共享单车,占领整个杭州市场。 “我们会在保证城市精细化运营后推进更多的城市,目前我们在二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第一。”Hellobike的COO韩美对界面新闻表示。 目前,Hellobike已完成了15个城市的布局。除了深耕二线城市外,Hellobike还首创了夜间(晚23:00-早06:00)骑行免费和换骑15分钟免费的经营策略。 与Hellobike一样走差异化路线的还有小鸣单车。小鸣单车CEO陈宇莹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在很多中小城市可以很快算出单车盈利模型,获得用户、骑行数量的成本比要比大城市低很多,而且用户会认可小鸣是第一品牌。” 小鸣单车2016年进入共享单车市场,去年10月获得由凯路仕烈风董事长邓永豪领头的1亿元A轮融资。凯路仕是一个拥有20多年生产经验的自行车和运动装备的法国品牌,在中国开设了200多家专卖店,其在全国的多个合作经销商平台和自行车骑行俱乐部将为小鸣单车提供支持。 与其他单车企业大量投放单车不同,小鸣单车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研究虚拟电子围栏、虚拟车桩的技术上。人力成本在陈宇莹眼中是企业不可承受之重,她算了一笔账:现在上海新出台的政策,一万辆车配50个人,以5000块钱月薪计算,不加五险一金,平均每月就是25万元成本。在技术上下功夫,小鸣单车估算投入6000台共享单车,用10个人做管理就够了。 诚然,二线单车企业通过差异化运营占据有利地位,是不错的战略选择。不过这种差异化是否可复制,与摩拜、ofo短兵相接时有多大的抗压能力仍值得怀疑。 “用户是需要经营的,”Hellobike的COO韩美认为,“车辆投放密度是其中一方面,产品使用操作的便捷性、车辆骑行的舒适度、车辆的良好率等都很重要。” 现在,有观点把共享单车的竞争理解为谁手里钱更多,能更快造出更多的车投放,就能先占领和垄断市场。对此,韩美并不认同,“这把用户当成了嗷嗷待哺的饿狗,以为只要扔几个肉包子出去,就会一堆用户扑上来。” 不过,据一些调研显示,随手可骑的确是目前不少用户的首要考量。今年3月,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举行了一次用户投票,面对“如果上街骑公共单车,决定你选择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有2.7万人将票投给了“这辆单车随手可及”这个选项,占到总人数的47%,“谁免费就骑谁”排名第二,占到总人数的19%;谁性能好就骑谁排名第三,占比18%。 2016年下半年,资本混战共享单车行业,二线共享单车行业并不缺乏弹药。除了小鸣单车外,Hellobike去年11月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GGV,今年1月其宣布完成A+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磐谷创投跟投。 对于合并这一议题,小鸣单车和Hellobike都略显抗拒。小鸣单车对界面新闻委婉表示,其和其他家的技术不一样。而Hellobike方面则说:“失败倒闭、被收购或收购别人成为最终赢家,都是有可能的。我们刚刚上路,只顾向着前方狂奔,不去预想结局。竭尽所能做到最好,然后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 “没有投资人会给你这个钱” 2016年下半年以来,数十家企业先后入局共享单车行业,一时间被媒体形容为“一场疯狂的盛宴”,杭州的骑呗单车也是其中之一。 去年11月,骑呗单车举行战略发布会,搭档芝麻信用建立信用体系,正式宣布进军共享单车领域。当时他们也想到了从二三线城市入手的策略,并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今年1月骑呗完成1亿元A轮融资,由丰瑞投资领投,浑元投资等跟投。一切好像刚刚开始,骑呗火速在杭州和合肥各投放了2万辆共享单车。 一切似乎在今年3月底戛然而止了。“国内共享单车城市1至3公里的短途市场,再有机会是不大可能了。”骑呗CEO吕城江对界面新闻感叹道。 面对摩拜、ofo这样的行业巨头,二线共享单车企业显得十分无力。“其他十几家全加起来总共二三十万辆,30万对摩拜、ofo来说是一周的产量。他们的产能实在是太高了,没有很好的替代方案的时候没法和他们竞争。”吕城江表示。 据了解,广州是小鸣单车投放量最高的城市,不过其并未在这一市场取得绝对领先优势。根据此前《南方日报》的报道,广州目前共有4家共享单车企业入局,”摩拜接近12万辆,小鸣单车、ofo、小蓝单车都在6万辆左右,比例刚好是2:1:1:1,四家企业在广州的单车总投放量已接近30万辆。” 除了规模上的明显劣势外,单车行业技术壁垒不高、可复制性强等,也是吕城江认为二线共享单车企业需要突破的困境。“即使有好的产品出现,拿了更多钱的竞争对手要复制也是轻而易举,产能上他也可以马上追上,而且通过在全国各地的运用优势、资金上的优势,迅速把产品推广到市场上,这些优势很难突破。” 虽然摩拜和ofo常有融资消息传出,但吕城江认为其他企业获得融资几无可能。“要和他们对抗,不是几十亿融资能解决的问题了,可能花100亿才能达到别人花30亿、50亿完成的市场规模,没有投资人会给你这个钱。” 对于二三线共享单车企业而言,需要担心的不只是投资人可能不会继续投钱,还要担心投资人可能撤资。 今年2月,卡拉单车发布声明称其投资人已经撤资,其所投放的城市为四线城市。据了解,卡拉单车先后在莆田投放了667辆单车,并计划在2月底之前完成5000辆的总投放量。可是一个月还不到,首批投入的667辆车,即丢失了510辆,丢失率高达76.5%。 认为城市共享单车行业“已经没有机会”的吕城江在进入单车市场半年后果断调转船头:”肯定是要调整的。”据他透露,骑呗未来将切入垂直的骑游领域,并且拓展海外市场,“把我们的解决方案出售,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去和当地的企业合作,或者在一些小的市场把整套方案卖给他们。” 未来,合并对二线共享单车企业而言在所难免。真格基金顾旻曼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在这么早期的市场,其实很难讲最后大家是不是一家人。” 吕城江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骑呗已经在和摩拜、ofo中的一家谈合并。3月24日,网易科技报道称,ofo小黄车1亿元投资骑呗单车,占股20%,骑呗方面对此事不予置评。27日,ofo与骑呗单车联合推出定制版小黄车ofo L1,新车将在杭州进行投放。 此时骑呗的角色已经从一线共享单车的挑战者转换成为他们的连接者,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二线企业迎来身份转换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