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滴滴快车、专车等为代表的网络预约出租车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实质上大部分是私家车在拉客,这一现象引发广泛争议。《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已公布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网络预约的出租车应具有营运资质,禁止私家车接入信息平台。
面对新情况,市场出现波动。近日,南京贵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投诉称,滴滴打车扣了三个月的管理费约一万元,迟迟不发,要求重新签一份合同。新合同提出对公加盟要求,即租赁公司要出资添置公牌新车,这让租赁公司感觉压力山大。
事发:滴滴要重签协议,租赁公司不愿意
贵锋汽车服务公司位于南京桥北,日前,公司负责人冯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在今年3月份和滴滴打车签订了一份信息平台服务协议,合同要到明年3月才到期。
可从11月初开始,滴滴打车方面拖欠“管理费”问题日益突出。据冯进介绍,所谓“管理费”,也叫“分账”收入,因为以前滴滴打车在车辆这一块,很多都是让私家车挂靠一家租赁公司,租赁公司实施管理,而每个月滴滴司机运营收入,20%给滴滴打车,滴滴留17%,3%则划给租赁公司。
“8、9、10三个月,每个月3000多元,加起来一万出头。”冯进说,这笔钱按照协议,应该是每个月结算上月的,可是至今,这三个月的费用都没有打过来,而且自己公司名下的司机数量,从原来的400辆出头往下掉,目前只剩360辆,11月份的收入同样也没拿到。
“因为滴滴把一些司机给直接划走了。”冯进说,滴滴方面可以把司机划走,这些在协议上也有规定,而租赁公司无能为力。
划走司机、扣钱不发,冯进称原因都是滴滴打车方面逼自己签新的合同。而他一点也不愿意。
痛点:对公加盟要购新车,租赁公司压力大
冯进称,原来协议是跟滴滴打车所属的“北京通达无限科技有限公司”所签。新协议是跟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按对方的说法,因为公司主体变更,所以合同没到期也只能重签。
在贵锋公司的电脑上,冯进调出了11月前后,滴滴公司方面发给相关租赁公司的邮件,提到对公加盟的事情。“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签了新合同,我就要立即买10辆新车。”
冯进说,在邮件中,对方提出,对公加盟车辆最低门槛10辆,对公加盟车辆必须是对公车型表中的车型。签订合同后还要缴纳10万保证金。
对公加盟是指什么呢?冯进说,就是要租赁公司买滴滴提供的车型表中的新车,上租赁公司的公牌,然后再通过招募司机,并挂靠到劳务公司的形式,实现“公车”运营。
冯进的公司本来也有一二十辆挂公司牌照的车子,但符合其车型要求的并不多,按照滴滴打车方面的要求,起步门槛是10辆,一下子就要投入100多万元,加上保证金,“压力很大!”
冯进说,因对前景感到忧虑,他只希望把现有合同执行到期再说。但偏偏滴滴打车方面一再催他重签合同。
否认:滴滴方面称重签合同对双方都是好事
那么实际情况到底如何?11月27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陪同冯进一起,赶到位于郁金香路上的滴滴打车南京办事处,负责此事的谈姓工作人员表示,重签合同是正当的要求,租赁公司拒绝续签并无道理。
据称,因为公司主体变更,重签合同是一个正常的程序,否则容易产生法律问题。他表示,新的合同文本中,对于双方保障更健全。租赁公司坚持不签,滴滴打车方面肯定无法接受,暂扣服务费并不是本意。
此事是否直接关系对公加盟?虽然当天滴滴打车方面拒绝将新合同给冯进拍照,但几天后,他们还是出示了合同文本,从新文本中,的确并没有对公加盟的相关条款。也就是否认新合同与对公加盟之间有直接关系。
算账:利润低,租赁公司不想继续干了
为何贵锋方面坚持不续签新的合同?记者发现,单从收入上看,无法让租赁公司满意。
每个月3000多元,对于一家租赁公司来说进账不算高。这一点,记者也咨询了南京其他两家租赁公司,他们此前也与滴滴有合作,据一位负责人称:“挂靠几百辆车,一个月也就三四千,5000辆车的挂靠规模,听说也就一两万到头了。”
冯进说,租赁公司提供挂靠服务,算是扩展业务。此前,他也利用过公司的公牌车辆,找来司机开滴滴专车,但结果跑了两个月后,几个司机都走了,因为司机每个月要交给租赁公司车辆使用费四五千元,还有油钱和人工工资,一个月营运毛收入也就一万元上下,司机们觉得划不来。
所以听到要实行对公加盟,冯进心里有疑虑。因为租赁公司不同于正规出租车公司,租赁公司掏钱买下大批车辆,一旦闲置,成本压力大,强行转手必定亏本。
按照滴滴公司提供的条款,对公加盟从目前到明年3月份,20%的分账滴滴是不拿的,全部给租赁公司,但是后期估计要调整。
现代快报记者联系另外两家租赁公司,他们表示在合同到期后,不接受对公加盟一事,将与滴滴解除合作。至于后面怎么办,包括是否会加盟别的网络约车信息平台,只能说一切都存在可能。
回应:对公加盟如何操作,滴滴没回复
租赁公司很关注《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何时出台,在私家车基本明确被禁止接入网络信息平台的情况下,行业模式将发生变革。而滴滴打车的模式与神州租车不同,神州租车全部是自有车辆,而滴滴的模式是租赁公司买车加劳务公司派遣人员以及第三方财务,在转型过程中,租赁公司掏钱买车,意味着他们在承担这种转型的代价。
“对公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是滴滴公司发给租赁企业邮件中的文字,并称,10辆车只是最低门槛,“后期会随时做出调整。”
关于对公加盟的具体思路,以及对租赁公司市场风险的忧虑有何看法,现代快报记者在滴滴打车南京办事处没有得到具体回复,办事处提供了总部蔡小姐的联系方式,不过多次拨打其手机,均无人接听,发信息也无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