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还在嫌弃喜达屋“正处于困境之中”的万豪酒店集团,今天却突然爆出将以122亿美元收购喜达屋的消息。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6日早晨,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宣布以122亿美元现金加股票收购喜达屋酒店与度假酒店国际集团(以下简称“喜达屋”)。据美国酒店权威杂志《HOTELS》公布的2014年度“全球酒店集团325强”排名,希尔顿全球排名第一,房间总数超过71.5062万,酒店总数4,322;万豪国际原本排名第二,房间总数71.4765,酒店总数4,175。收购完成之后,万豪将在全球拥有5500处产业,总计约110万间房间,相当于增加了50%的酒店房间,这项交易将缔造全球最大酒店业公司。 腾讯财经从喜达屋大中华区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两家公司表示,预计将在2016年中完成交易。万豪国际CEO Arne Sorenson(埃尼•索伦森)在公司推特上表示,收购喜达屋将创造一个独特的酒店业品牌,合并后的企业将拥有一个多样化且专业的团队。Arne说,“在万豪88年的历史上,这是最大的一笔收购。首先,我们可以为两家公司的股东都创造价值。第二,我们相信,扩大规模将让我们保持在迅速变化的市场中有竞争优势。” 根据外媒报道,每股喜达屋公司普通股将置换0.92股万豪A级普通股和2美元现金。喜达屋将拥有合并之后公司37%的股份。交易消息公布后,美股盘前万豪国际期指上涨1.04%,喜达屋小跌0.92%。 CNBC评论说,万豪拿下这项交易十分聪明。此前外界传言有中国买家对喜达屋有意,业界当时对交易价格有更高的期许。但是现在万豪国际以一个较低的价格将喜达屋拿下。 万豪的收购之举“出尔反尔” 喜达屋寻求出售的消息曝光于4月30日。彼时,《华尔街日报》称,喜达屋聘用了投资银行Lazard来“探索一整套的战略和财务选择以提高股东价值”,虽然没有提及出售资产,但业界人士纷纷猜测其准备出售资产。 5月便有消息传出,称喜达屋正在与潜在的买家接洽,包括万豪、洲际、希尔顿等全球酒店集团,但均被交手方否认。10月,又传出三家中资企业海航集团、锦江国际集团和中投公司有意申购的传闻,之后更有凯悦酒店集团主动爆料正在与喜达屋谈判。不过喜达屋方面一直对此“不予置评”。 在5月10日举办的财报分析大会上,万豪总裁兼首席执行官Arne Sorenson对喜达屋的未来发展做出了表态。“相较于万豪在最近几年内收购的AC酒店、盖洛德酒店、Protea酒店和德尔塔酒店等,喜达屋并不符合万豪一贯的收购期望。” Arne Sorenson还称,就全球酒店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只有万豪和希尔顿酒店集团具备这样的收购能力,仅两者的资产及品牌影响力就足够完成这样的收购,但双方股东很难在短期内达成一致。 在Arne Sorenson看来,喜达屋目前正处于困境之中。“对于一家精选品牌强劲发展、但缺乏高度市场细分的酒店来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近年来,喜达屋旗下的福朋喜来登、雅乐轩和源宿三大精选品牌在市场的活跃度逐年下降。” Arne Sorenson当时还预测,喜达屋或被中东或亚洲国家收购。对于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和其他拥有大资本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拥有足够的资金完成对喜达屋的收购。“有志于进军酒店业的任何一家企业,如能抓住这次契机,绝对是一次大飞跃,这样的收购能为其铺好一条理想的发展道路。” 目前,万豪方面还未对腾讯财经的采访给予回应。 喜达屋的困境之局 喜达屋是全球最大的饭店及娱乐休闲集团之一,旗下运营有威斯汀、喜来登、瑞吉、雅乐轩等酒店品牌。根据美国酒店行业权威杂志《HOTELS》公布的2014年度全球酒店集团排名中,喜达屋共计拥有酒店总数1222家,酒店房间总数超过35.42万间客房,位列全球第8位。 然而,喜达屋最近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其官网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仅为99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36亿下降了27.2%,到三季度净利润降至8800万,也较去年同期的1.09亿下降了19.2%。 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商务出行消费放慢,外汇市场摇摆不定,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喜达屋在全球市场的拓展。 另一方面,喜达屋的扩张速度明显落后于万豪、希尔顿等老牌竞争对手。在酒店总量、房间量及增长率等方面,喜达屋与行业强者的差距都在逐渐拉大。以房间总数为例,据《HOTEL》数据,2014年,希尔顿、万豪、洲际三家酒店的房间数均超过70万,稳坐行业的头三把交椅,其中,希尔顿和万豪的房间数增加最快,分别达到5.37%和5.78%。相比之下,喜达屋2014年房间数仅增长2.1%,远没有实现此前设定的4-5%的增长目标。 即便在被视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喜达屋的表现也并不抢眼。在第三季度全球 R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产生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 5.4% 的情况下,大中华区反而下降了2.6%。这些都给喜达屋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原喜达屋大中华区总裁钱进也于今年5月19日离职。 尾大不掉走向出售 面对行业大环境的改变以及自身发展的滞缓,喜达屋近年来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包括剥离部分非核心资产、改变部分品牌的经营模式等,但都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按照一位前喜达屋大中华区管理者的说法,固有的重资产发展模式成为制约喜达屋近年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营物业以获得全部运营收入曾是世界主要酒店集团的主要经营模式,但对资产规模的过高要求及经营物业风险的不稳定性,让不少酒店集团在20多年前变开始逐渐剥离自营资产,转为以特许加盟和酒店管理为主的轻资产模式。以洲际酒店集团为例,虽然在全球仍有大量自持客房,但随着今年10月香港洲际酒店的出售,洲际在大中华区已经不再持有任何物业,全部转为管理模式。 相比之下,喜达屋的转身并没有对手迅速,物业自持率仍然高于行业老牌竞争对手。 据喜达屋2005年的财报,当时集团旗下864处酒店房产中的130处为自营。较高的物业自持率给喜达屋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比如负债率攀高,还有品牌扩张的受限。据公开资料,尤其在 2008 年遭遇金融危机时,喜达屋的营业利润下降了28%,净利润下降 39%,而当时喜达屋的总投资支出达到7.5亿美元,其中自有酒店的建设改造投资总额达2.8亿美元。在负债方面,喜达屋当时的总负债/总资本比例高达 83%,并且在未来五年内每年都有 5 亿美元以上的借款到期。 不过事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据金融分析网站 Market Realist 统计,从2006年到2014年底,喜达屋共出售酒店87处,获得收入71 亿美元。2015年至今,喜达屋又出售了威尼斯格瑞提皇宫酒店和腓尼基度假酒店,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集团的财务压力。按照行业最新统计,目前喜达屋自持或租赁的酒店应该在40家以下,占比小于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