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计旅行对 36 氪独家透露,公司已经完成 2000 万美金的 B 轮融资,BAI(贝塔斯曼亚洲基金)领投,晨兴资本和 DCM 跟投。这一轮融资完成后,预计妙计旅行将会把之前打磨产品的精力,一定程度上转移到市场推广上来。 妙计旅行是一个提供智能行程规划,并能够一键打包成可供购买的旅游产品的工具类产品。CEO 张帆坦言,在只有几千个内测用户的基础上,能获得相对高额的融资是一件 “有点幸运” 的事情。他认为,投资人看中的是妙计旅行以下几个亮点: 想的足够清楚:张帆说,整个产品的逻辑张帆和他的团队都做了充分的思考,“这不一定意味着结果正确,但至少说明做过充分的思考”。 妙计旅行讲的是一件高效率做信息对接的故事。张帆说,互联网唯一能做的就是高效对接,所以哪些地方信息不流通,就是互联网是最有机会的。旅游行业中,他以当初门店销售机票的业务为例:随着携程和去哪儿模式成熟,线上中介服务对线下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因为线上的边际成本为零。 按照这个逻辑说,旅行社花费了每年数千亿的成本,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对接给用户,尽管成本高昂,但仍然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还经常会坑人。但是,今天旅行社依然存在的原因,是其线下服务提供了一套完整(虽然可能不完美)的解决方案,支付即可消费。反观线上旅游消费:用户得先看攻略,看别人怎么做行程,再去 OTA 搜索,最终确定行程并完成购买。张帆认为,这整个过程就是用户自己把不同的点串联成线的过程,而今天线上缺少的,就是一个已经串联成线的产品。 但,将旅游中的碎片化需求串联起来,非常困难。这需要用户对当地的景点、机票、酒店信息都有大量了解;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所以自由行依然是个小众选择。而且,即使有时间、有了解,张帆认为,也不一定能得到最优解。 所以张帆希望 “用机器来解决”。为什么要相信机器?张帆认为,旅行决策是主观决策和客观决策两部分,其中主观决策更多是内容导向,在用户开始选择目的地之前就已经做完了,这并不是妙计旅行所关注的,而客观决策可以通过评分得出优劣,实现排序,这就是机器更擅长的、也是妙计旅行想做的事情——是依靠技术解决后端问题,为用户提供全局最优解。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妙计旅行需要把全球旅游目的地(目前主要覆盖在欧洲)的所有信息点(POI)、连接 POI 之间的小交通信息(例如地铁、机场大巴的时刻表)、酒店、大交通信息(例如时间、动态价格等)全部录入数据库,这就形成了上亿个信息节点,每天还有来自外网的数千万次更新——为此妙计旅行铺设了 150 台机器来解决后端。 在数据基础上,妙计会要求用户挑选对行程的偏好(价格、时间、舒适度)、对酒店的偏好(星级和位置等),然后通过一整套综合的算法(抓取数据,做过滤清洗并完成结构化,然后基于大数据做索引排序等),提供一个最优解决方案——这个最优解决方案可能不是最便宜的、可能不是最省时间的,但尽量做到综合考量得分最高的。 在得出这个解决方案之后,用户可以直接购买,这对上游供应链的管理挑战很高。妙计旅行采取的方式是介入有足够服务用户能力的大供应商,而不接入 B2B 平台和 GDS,避免妙计介入任何服务环节,即 “模式上做轻,技术上做重”。至于动态的价格信息更新,张帆说妙计旅行并不是靠高频抓取数据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优化算法实现 “平时不抓,一动我就抓到了”。 目前妙计的做法是打包行程之后,用户可以直接跳转到供应商(机票、酒店等)一端购买;也可以在妙计上一键购买 “妙计购”——这里妙计会面向收取一定的费用,如果 10 分钟之内完成支付,妙计可以保证之前给出的价格是准确的。 对于未来,张帆的设想是,在今年年 底推向市场,通过补贴吸引用户试用,一起打磨产品。至于用户规模增长,是明年和后年的事情。 从目前妙计的产品来看,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覆盖城市不够全,目前只覆盖了欧洲主流城市。张帆说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增加一个城市,需要增加的运算量是成倍增加的,这会增加 “智能优化” 这个环节计算的速度、服务器的负担以及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他认为,这是个 “值不值得实现” 的问题,因此还是希望先满足大部分的要求,并保证结果足够准确。 所以从目前的状态来看,虽然张帆说,妙计和穷游行程助手的用户群体是一致的,但我认为,妙计并不适合那些旅游能力较强的自由行玩家,因为这些玩家追求的就是小众另类的目的地。反而妙计倒是可以帮助那些第一次去欧洲的用户,从传统跟团游的用户群体中抢过一些来。 这些用户的需求特点是,第一次去欧洲希望去尽量多的有代表性的城市(这恰好是妙计旅行擅长的),但由于对旅行能力不自信等原因还是选择了跟团游,但其实又不想被坑被束缚。 旅游产品的设计本质上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但偏偏用户在旅游的需求过于随机和个性了,所以一个产品要想满足一个群体的所有需求其实也是不可能的,只能 “抓大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