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在客运行业深耕3年,去年底,他联合创立了巴士壹佰。当年11月,他获得新加坡天宝富基金领投的1100万美元投资。 这是一支新加坡基金,很懂交通。投委会委员中,有两位是历任新加坡交通部部长,其中一位在交通部部长位置上任职15年。另一位委员陈惠华女士,是新加坡历史上首位女部长,曾任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财政部兼交通部第二部长,也是淡马锡控股公司前任董事总经理。 为什么投他?因为他懂。 行业流行“互联网+客运”这个词,但刘宇已经腻了。在别人看来,这就是互联网售票,一个纯粹的B2C业务。他完全不赞同,他认为卖票只是第一步,只是入口,更主要的是解决客运行业资源的整合问题,发挥互联网的催化剂作用,使客运服务更有竞争力。 巴士壹佰有3个联合创始人,公司组建前,他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在各省负责互联网售票项目。刘宇是负责辽宁,其余分别为广西、山东。“位置特别好,辽宁是鸡头,山东是鸡肚子,广西是鸡脚。” 不只是卖票,那是为了什么?以下为刘宇口述整理。 去年底,我组建了巴士壹佰。 此前的8月份,一次行业峰会上,我认识了天宝富投资总监张旭。张旭在客运行业跟了三年,早决定要在该领域投一个公司,只是犹豫要投给谁。 我俩认识时,他正同时调研几个企业,最早是畅途网,而后是12308,还有其他的一些公司。那次峰会上,他们其实都在场,都发表了对客运行业的观点,我也发表了一些观点,张旭很认同我的观点。 大约是9月份,他给我打来电话,说,要不要来趟青岛,把项目介绍下,投委会碰巧全都在那儿开会,机会难得。我当时BP都没一个,花了3-4天时间做了个PPT,一共十几页,就那么去了。 现场是一个会议室,大概能坐10人。介绍完后,投委会各委员都很感兴趣,一共6-7人,表决时全举了手。11月份,我们签定了Term sheet,不久后,1100万美元到账。 天宝富是个新加坡基金,很懂交通,他们觉得我也懂客运。我是北京邮电大学硕士毕业,后入职浙大网新(上市公司),2007年入职后被派回沈阳,参加沈阳公司组建,从基层研发做起,用了一年多时间做到金融开发中心部长。 2009年7月,浙大网新与铁岭市政府合资成立“新天”,我任副总经理兼运营总监,2012年1月,我中标辽宁省汽车客运联网售票项目,由此接触客运行业。 这是一个互联网售票项目,也是个惠民工程,恰好中标了,应该是机缘巧合,我本没想做这项目,但项目找到了我。 项目大概做了2年,期间,全省二级以上的客运站都上网了,三类以上客运班线联网率也超过了98%。 但实施过程中我意识到,如果只是卖票的话,没法降低客运企业的成本,提高车辆实载率。 纯互联网售票用处有限 国内客运企业非常分散,规模参差不齐。最大的有几万辆车,接近10万,规模几十亿元,小的仅几千辆车。原来,他们的日子过得还算舒服。 近两年,客运企业受高铁冲击厉害,流量大幅度下滑。按照客规,卖完一张票,客运站只能收取10%的站务费,但与庞大的运营费用相比,一般车站都承受不住。 我举个例子。一个车站若站发5000人(大站),每张票100元(客单价最高的平均水平),日销售额为50万元,客运站仅能收取5万元(50万元*10%),一年约1800万元。 按照我的经验,如此规模的车站占地至少几万平米,员工几百名。一年的取暖费、水电煤气费多少?几百名员工工资多少(100人*平均年薪10万=1000万元)?你还要交土地税,每年1800万元够吗?很难。你要能日均站发5000人还好,达不到就亏死了。 这种情况下,仅仅通过互联网帮他们卖票,有用吗?有,除非你能解决他20%-30%的销量。如此一来,至少能减轻人力、能耗,大家不用在车站里等,一天站发5000人,若有2000人来自线上,能耗就减少了。开句玩笑话说,厕所都没人用了。 但事实情况是,公路的互联网渗透率不足0.5%。它不像民航,渗透率超70%,也不像铁路,渗透率约60%。民航有国有背景,如政府组建中航信。铁路也是如此,铁道部虽在2013年被撤下,但新成立的铁路总公司,依然是正部级国有企业(推出12306)。这种垄断地位下,只要有投资就能成。 而公路不一样,它们都是企业,原来少数的国有背景也转制了,要自负盈亏。它们相当分散,北京就有7-8个汽车站,比如八王坟、六里桥车站。你怎么去统一协调? 去年开始,一些OTA企业(如携程、艺龙等)开始涉足汽车票销售,但市场份额忽略不计,0.5%的互联网渗透率,大多被客运集团自建的官网占去了。 在线旅游企业卖票只是为了赚钱。它们的想法挺简单,因为卖机票、火车票能赚钱。一天卖10万张机票,若有10%用户买了旅游产品,定了我的酒店,我就赚钱。 他们卖汽车票的逻辑也是如此。公路互联网渗透率低,但基数很大,每年全国约有180亿人次流量,在城际交通中占比80%,余下依次为铁路、民航。 以上为众多在线旅游企业涉足汽车票的主要原因。但他们不懂交通,更不懂客运,他们提出的“为客运企业创造价值”,不过是拿来赚钱的幌子。他们卖了机票、火车票,然后对客运企业说:“我能导流,把OTA平台乘火车的旅客导进来”。但这不现实,对于高铁用户来说,他不是大巴车的用户。 携程这类公司在OTA领域知名度很响,但其用户都是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的高端用户,大都以买机票、酒店为主,怎么可能把用户导给客运企业?这些用户大都不是客运的忠实用户,客运忠实用户实际是县乡用户。 对于我来说,互联网手段是要改变客运行业,而不是一个纯粹的B2C电商业务,仅卖票是解决不了客运企业生存发展问题,也解决不了客运企业竞争力、资源整合问题。 卖票只是第一步 卖票我们会做,但只是第一步,它需求旺盛,适合做入口。巴士壹佰有三个联合创始人,我曾负责辽宁省互联网售票,其他俩人分别曾负责山东、广西省,对客运行业都挺熟悉。如负责山东的马总是巴士壹佰董事长,在客运信息化领域深耕了二十余年。 这三个位置非常好。从中国地图看,辽宁是“鸡头”,山东是“鸡肚子”,广西是“鸡脚”。对卖票而言,资源都是现成的,整合即可。 巴士壹佰组建前,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碰巧一个想法,大家走到一起了。我们想把各省客运资源充分整合,通过互联网思维,提升客运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服务竞争力。 上线前半年,我主要是组建团队,理清产品架构,然后把各省数据进行规整,原来大家格式不一。今年6月1日,巴士壹佰正式上线,一天有几十订单,持续了约两个星期。 两星期后,原来的网站系统(沈阳、山东)逐渐切换,把在老网站购票的用户迁移到新网站来,转化率达90%以上,订单直接飙至2000多张。其中,辽宁每天约1500-1600张,山东约800-900张。广西暂未上线。 体验没出大问题。那会儿公司60多人,技术30多个,客服7-8个,每天能接到300多个电话,但咨询占比为76%-80%,其余为订单查询、退票。 到了现在,每天能售出5000多张票,每周增长率在50%以上。 数据妙用 大约10天前,我们第二款产品也已开发好,着重解决的是效率问题:通过数据提高实载率。 在客运行业,最差的实载率不到30%,低于40%就比较痛苦。若能达到80%才能活得不错。1000辆车,900辆在那儿停着,损失很大。如果1000辆车都在开,100个座位只有10个人坐,损失更大。 第二款产品与第一款产品紧密挺联系,实载率与卖票数据直接挂钩。举个例子,一辆天津——北京——上海的车,在车进北京站之前,若知道北京只卖了4-5张票,就能把北京站准备发的车停掉,车上若有余座,就可以接上北京的旅客后发往上海,否则就直接从天津开往上海,这就是“全程配载”。 除去卖票外,还会有四个层面的数据:车+站联网,车+车联网,车+人要联网,站+人要联网。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客运站可以从我巴士壹佰的后台,拿到适配你的数据,推测实载率大约是多少。某个线路需要几辆车?10辆大车还是6辆小车?对于这些,原来客运站都是拍脑门决定。 今后,客运站能做到全程配载、实时调度。原来的调度和发车是分开的,调度完了才能发车,我们把逻辑改了:随着系统数据运营实时发生变化,调度也在变,这就是“实时调度”。这些OTA企业是不能做的,但是我们可以。 这些看起来复杂,实际也复杂。12306就做得挺好,有人说这东西花50万元就够了。是,花50万你能建一个卖票的网站,但不是12306。跟淘宝电商模式完全不同,火车的每个座位不是一个产品,而是N个产品。 比如北京到沈阳有10个站,我买了北京到锦州的票,那么锦州往后的票都可以卖,这就是两个产品。如果每个站都有新乘客,排列组合一下,这个座位是多少产品?还好客运相对简单,直达为主,中间停靠的也就2-3个站。 第二款产品预计年底推出。但年前,我们还是专注互联网卖票,现在日流水有几十万元,客单价80元左右。经过5个月的发展,我们已经接近100人,巨大的运营成本让我们不是微亏,而是巨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