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合理的真实?简单说,这句话可以这麽理解,面谈过程中,申请人的答案不但真是而且符合美国人的思维习惯。 举几个例子说明。面谈中有个常见问题,即完成在美学业后的职业规划。有个本科申请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出国读本科后,回国要当一名大学教师。这个回答很容易被拒签,其不合理的地方有:1. 通常情况下,本科毕业的学生不符合当大学老师的基本条件,国内现在的大学教师至少也是研究生毕业。2. 大学教师的工资较少,出国四年至少也要花80万人民币,大学老师可能一辈子也挣不来那麽多钱,这可是赔本的买卖呀。有人说,我说的是真的,我家庭条件很好,根本不在乎那点投入,而且我确实是喜欢当老师,再说现在大学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机会,年收入也相当客观。问题是,你面前坐的是美国人,他们从拿到你的资料起就开始给你算经济账了,你去多久?读书的费用是多少?你读的这个学位以后的回报率会有多高?读书对於美国人来说是投资,既然是投资就一定得讲求回报率,而且他们会按照你将要从事的这一行在美国的情况来做参照。说到这就不难理解之前说的拒签真实原因了吧。VO认为出国读这样的专业投资不是合理投资,那麽他/她就不得不对申请人出国的真实动机产生质疑,从而发了拒签条。 再举一个例子,大学中途的转校生,若不是中外联合的培养项目通常情况下很难拿到签证。这是为什麽呢?我们知道美国的教育体制是允许学生转学的,那为什麽从中国转到美国就不行了呢?这中间主要的问题是“中途出国”,反映出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对自己的学业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而且像这样的情况去了美国很有可能因为各种生活和学习的适应的原因,要推迟毕业,这是签证官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并不鼓励中途跨国转学。再说,签证官对中国是有了解的,比方说一个人大的学生大三要转往加州大学系统中的一所就读很可能被拒,为什麽呢?因为VO想不出为什麽中国顶尖大学的学生会中途放弃学业转到美国一所大学学习? 所以请在面谈之前请一定先想清楚几个问题:为什麽出国读书?这个时候去读书是一项明智的投资吗?请注意签证官希望看到的是成熟的,对於自己的未来有良好规划的申请人! 上面讲清楚了面谈的逻辑,那麽申请人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既真实又符合美式思维的面谈问题答案呢? 如何准备签证面谈 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多为几个为什麽?当你能够说服自己的时候,那离说服VO也就更近了一步。VO喜欢“Prepare”,告诉他你为什麽要出国读书,为什麽要选那所学校(学校课程、在美国学校的这段学习将对你个人价值而不是中国整体提升有什麽助益,因为你现阶段仅能代表你自己),你为了上这所学校做了哪些准备(学业上的、心里的以及资金上的,让他们知道你是严肃的,做过调查的,不是空穴来风的一时兴起),上这个课程和你以后的个人职业规划有著怎样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和你的职业怎样和中国有著不可分割的联系(事实上,证明了前面的几点就够了,未来的事情谁又可以说的那麽准确呢,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一定要合理。 还有就是要把教育放在一个平等和合理的位置上来思考,有些专业是中国的强项,那你非得跑到美国去学,岂不奇怪?从中国的一流大学转往美国的二流大学岂不奇怪?要想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就需要申请人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和以后的发展方向做深入调查,找出证据,以理服人,决不能想当然或仅凭一些侧面数据就对全局做武断的推测。其次,签证面谈时的态度。我们提倡在面谈时保持自信、大方,积极,主动,谈话风格类似於向朋友说明自己某项近期或是长期打算。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同样两个拿著语言I-20的同学去签证,一个说了几句中文还签过了,另外一个一直说著英文但最后还是被拒了。为什麽?如果两人其余材料准备的都没有问题的时候,我想说这种情况下就涉及到一个个人风格的问题。为什麽有的人能从出国零英语到回国的时候说著一口流利的英文,而且朋友遍地,有的人却出去时候什麽样回来还什麽样,仍然满口的中式英语,绝少外国朋友?我们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Individualism在他们的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说学生出国后将没有老师,家长做后盾随时提供帮助,大多数时候遇到问题都得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时候就得要求学生有管理好自己和解决好自己事情的能力。而沟通就是很重要的环节,沟通的前提是有表达的主动性。学生在签证时的表现可以很好的反应出这一点。可以说VO同时也是在帮中国的家长把最后一道关,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你“你的孩子是否已经准备好出国了”? 再次,注重面试前的对练。找一个没有和你一起准备整个申请过程的人进行对练,和他说你的学校选择原因,专业情况,资金准备情况和未来规划。他可以在任何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发问,你来解释。这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可以找不同的人发问,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回答的逻辑顺序和语言的准确程度,力求在短短的1分半左右的面谈过程中说服VO,顺利拿到签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