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记者 李昕
华盛顿 真正的脉搏和身为全世界政治中心的五光十色,跃动在厚厚的旋转门背后,藏在一栋栋庄严而古板的楼里。政客和说客、记者和学者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圈,交易著信息,赌注是权力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城市——绝大部分的居民是黑人,凶杀犯罪率全国最高,惟一一个没有众议员的州级辖区,也就是说在立法机构中没人代言。 听起来丝毫不像一个首都,尤其是白人占70%,号称自由民主,成天把安全挂在嘴边的美国 的首都。 但华盛顿就是这样,小小的城市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办公楼。清晨,政要们从城郊赶来上班,下午5点之后走人。晚上8点之后,城里空空如也,联邦政府楼群森立,路灯勾勒出街的形状,晃动的影子多是露宿的乞者和游荡的黑人。 华盛顿真正的脉搏和身为全世界政治中心的五光十色,跃动在厚厚的旋转门背后,藏在一栋栋庄严而古板的楼里。政客和说客、记者和学者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圈,交易著信息,赌注是权力。 资深的政客都知道一个“华盛顿邮报规则”,就是凡从政期间写过的memo,迟早都会落到邮报手上。虽有夸张,却著实是这个谣言和消息漫天飞舞之地的精髓。媒体的力量在于读者,他们可以是手握选票的选民,可以是构成舆论和压力的公民,也可以是这个政治小圈子里纠结的伙伴。美国的政治权力高度分散,因而起到连接作用的媒体也就变得重要。 华盛顿的人均记者占有率绝对是全美第一,本地记者加上外地和外国驻“京”特派,几千号人在大街小巷搜集著各种消息,分类之细、术业专攻,别处没法相比。光是专职报道国会就有四份日报和两本杂志。今年2月还新出了一个叫politico的报纸加网站,全职报道2008年大选。 人多自然竞争激烈,新闻市场的发育也相对完善。虽无明文规定,一套潜规则是入门必须的。 最基本的就是四种采访信源的区别。on the record 表示直接引用毫无问题,off the record表示可以引用,但是必须匿名。on background不能直接引用,而且连对方的身份也不能泄露,只能泛泛地说是某位官员。而deep background则是指点方向,不能在文中使用,必须从别处核实的信息。让调查性报道一朝成名的“水门事件”,全赖来自FBI二号人物“深喉”的独家信息,却不能直接使用这些消息。关于“深喉”的传奇故事成为deep background最好的注脚。 接受采访的人常常在这套约定俗成的“新闻分级”制度中自由切换,说著说著就甩出一句off the record 或者 on background,表示下述问题仅供参考。做采访的人也都是心照不宣。例如,凡是在报上看到“资深白宫 官员”说的话,十有八九是新闻发言人斯诺在off the record。 而进行采访的记者也严守规矩,哪怕抱怨官员不野L们公开身份,也不会明知故犯泄露出去。华盛顿人虽多,却由无数紧密的小圈子组成。如果违规,职业信誉受损,以后便再不会有人给你消息了。 这个信源之争还以商业的方式出现。 白宫右侧的新闻大厦里,记者常去的酒吧取名为“可靠的信源”。几步之遥,白宫官员常常在工作间歇喝一杯的酒吧叫off the record。两个名称争锋相对,鸡尾酒倒是不相上下,不过价格自然是记者酒吧便宜多了。 这样貌似繁琐的信源分级实际上为各种信息提供了对应的出口。在这个行政透明度较高的政府里,各个部门的会议记录、预算、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除非涉及国家机密,都必须公开。就连涉及到国家机密的东西也有各自保密时限,一旦过期也必须拿出来示众。既然民众有足够的渠道获取政府和政策信息,那么媒体能做的除了分析整理公众信息,就是打听白纸黑字上没有的东西——政策出台背后的争执、各个利益团体的算盘、公众人物的历史、偶然事件的背景和必然性等等。记者想拿到内部消息得靠内部人,而顶著泄密风险的内部人也需要通过信源分级来保护自己。 信息是瓶中的精灵,放出来就不知方向,而开瓶者的动机也是黑白不一。 政策出台之前可以先透露给媒体试探民意,讨好选民者也通过媒体炫耀自己的作为,K街上的说客在字里行间搜寻游说对象的蛛丝马迹。一名资深说客告诉我,他每天读四份报纸,每一页每一行都仔细看过,然后让助手把相关政客的信息输入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中。“别说议员老婆开的咨询公司啊,他儿子实习的律所之类简单问题,我还可以在10分钟内找到一名议员念中学时,同班橄榄球队长的联系方式。” 靠泄密来落井下石也不乏其人。最近的例子是副总统切尼的办公室主任利比,为了打压反对伊战的外交官威尔逊,向媒体透露出威尔逊夫人是CIA特工的信息,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利比因泄密和向执法人员故意撒谎被判刑。任人唯亲的布什不得不动用总统特权为其减刑。 泄密也是跟记者搞好关系,赢得媒体报道主动权的有效途径。 布什的环境政策一向被人诟病。今年5月,布什终于要拿出一个比原来有所进步的环境动议,白宫的环境顾问们忙不迭找媒体。一名官员把我叫到这个off the record酒吧里,坐在一个小角落中,故作神秘地展示了第二天早上10点布什要宣布的政策动议。“就给了你们和纽约 时报。”他说。待我看完资料之后还立刻收回。 次日晨9点,彭博、邮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等已经全数报道了这个还没有公布的演讲。看来泄密也远不止这一家两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