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CityHall地铁站的大门,就可以看见一座洁白的歌特式教堂,高高的尖顶直插蓝天。像一位高大而圣洁的神的使者,他默默伫立在喧嚣的市中心,却让每一个见到他的人,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向往和敬畏。这就是新加坡最著名的一座教堂——圣安德烈教堂。 历史沿革 伟岸其外 绕过洗盆,我踏着中央的地毯向前走去。两边的桌椅陈旧而整洁,桌屉里放满各种文字的《圣经》和赞美诗。桌子下方的地上,是一个个小垫子,给人们跪拜时所用,上面装饰着不同的宗教图案。墙壁上偶尔会嵌上石碑、雕塑或金属牌,以纪念重大宗教事件或人物。 中央的圣坛是整个教堂的核心。右侧靠着一座洁白的立柱,建起一座全木质的讲台。这是1889年在斯里兰卡制造的,木阶梯狭窄而精巧。而在他身后,那个挂在立柱上不怎么起眼的十字架却也大有来头。这个十字架被称为“考云地利十字架”,在木质底框上交叉成十字形的金属部分,是取自英国考云地利教堂废墟的两根铁钉,该教堂在1940年毁于二战战火。它提醒人们,所有基督教的道理都是建立在基督的死与复活的基础上。 神坛的左侧是木质的主教座,是教会的聚会中主教的座位。旁边立着一座金色的饰物,展翅的雄鹰立在一个好像权杖的立柱上。我非常好奇,打量了半天才发现它原来也是一个讲台,被称为“颂经台”。在鹰首的后面装有放书的架子和一盏小电灯。其飞鹰的造型象征神的话语传遍天下。 圣坛的中央,摆着一个长方形圣桌,在举行圣餐礼的时候会在这圣桌上摆放面饼和葡萄酒,象征耶稣的身体和血。《圣经》中写道:“拿、吃,我为你们舍的身体,我为你们流的血。你们要这样行以纪念我。”由此可见,圣桌是整个教堂的中心和焦点。 在圣桌后面的区域,作聚会用,被称为“降生堂”。它得名于那面意大利产、由石膏和马赛克制成的精美的屏风。屏风立于1905年,上面的图案描述的是牧人敬拜在伯利恒刚刚降生的基督。 屏风后面,三面彩色玻璃窗将整个教堂的精美和华丽推向最高峰。透过每一小块细碎而又艳丽的彩色玻璃,阳光仿佛也被赋予了神的圣洁和美好,柔和地、华美地映射到大堂里。只要看上一眼,它就会把你的目光全部吸引过去,陷入它色彩缤纷的漩涡不能自拔,让人不由得久久地停留。凝视着它,一时之间,好像思绪已经飞扬于万里之外、浮想联翩;又好像内心从未如此平静安详,隐隐仿佛听见管风琴和圣诗的悠扬旋律从天际传来。 虽然乍看之下,这三面彩窗没什么不同,但事实上,它们之间还是存在小小差异,分别是为了纪念新加坡的一位俊杰而建。中间的窗,纪念开发新加坡的莱佛士;左面的窗,纪念新加坡的一位驻扎官,约翰?哥罗福医生;而右面的窗,是为了纪念海峡殖民地总督威廉?巴得务将军。在各窗的彩色花纹中,分别绘有他们的纹章。 宗教情结 圣安德烈教堂,静静地矗立在新加坡海滨。每一个在远方望见他洁白尖塔的人;每一个从他身边擦身而过的人,都可以听见他在耳边无声地说:“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 圣安德烈教堂的美容秘诀 洁白亮丽的外墙是圣安德烈教堂最傲人的特点之一。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却仍旧那么光彩照人,“就是青春无瑕”,其美容秘诀到底在哪里呢? 有一个传说,肌肤胜雪的圣安德烈教堂,得益于当年建筑工人中的一个印度囚犯所提供的秘方——一种印度人在殖民时期所使用的建筑方式。将贝壳磨成灰,加入蛋白和糖调成糊状,再放入浸泡到柔软的椰子壳制作。 这个配方是不是很像制作美白面模:珍珠粉、蛋清、蜂蜜,放在一起调成糊状……看来敷脸和刷墙也差不多。可是我怀疑,敷脸以后要用清水洗净,而墙壁的“面模”,又是糖又是蛋,是否会爬很多蚂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