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耶稣出生的马厩——圣诞教堂 圣诞教堂是伯利恒一处主要的基督圣地,传统认为耶稣诞生于此地。这里也留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基督教堂。圣诞教堂又译作“诞主堂”、“耶稣诞生教堂”等。 相传出生在耶路撒冷的玛利亚和拿撒勒的木匠约瑟订婚,因罗马帝国普查人口而返回家族故地伯利恒,栖身在马厩,耶稣当夜出生。三贤哲见明星在伯利恒升起而预言救世主降生。 进入巴控区后,从山脚沿盘山公路上行2公里便到马槽广场,著名的圣诞教堂就在广场左侧。教堂不设大门,只有一米多见方的石洞,人们必须躬身而入。 教堂内光线昏暗、烛光摇曳,许多颂扬耶稣和圣母的画像颜色深暗,年头久远。教堂祭坛右侧是圣诞星洞入口,狭窄弯曲而神秘。游客点着蜡烛拾阶而下,就会发现星洞非常狭小,石阶右侧便是著名的圣诞圣坛。这里有一个用红白大理石围成的半圆,中央镶嵌着银14角星,上书拉丁文“圣母玛利亚的基督耶稣诞生地”。圣坛上悬着15盏基督教各派的银长明油灯。对面左侧是耶稣出生后充作摇篮的石马槽,右侧是纪念三贤哲的小石桌。 教堂为何不设大门?原来教堂是有门的,而且十分宽大,能够允许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士自由穿行,后来人们觉得这样对耶稣不敬,便开始将大门改小,随着一次次的改小,现在只能躬身而入了。这同时也表达出了另一层含义,不管游客信不信教,都在不经意之间表达了对耶稣的敬仰。 天使来报喜——拿撒勒天使报喜堂 拿撒勒是一个阿拉伯人聚居的城市,人口只有4.5万人,但对于基督教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圣母玛利亚在这里孕育了耶稣。 《圣经》中描述的耶稣父母圣母玛利亚和木匠约瑟的住所就在这里。童贞女玛利亚在拿撒勒的报喜岩洞接到天使长加百利告知:她将因圣灵怀孕,所生的是救世主耶稣。为了纪念这个神圣事件,天主教徒就在报喜岩洞上建造了天使报喜堂以致纪念。拿撒勒报喜岩洞上的天使报喜堂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 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公元三世纪,基督教徒就参照当时犹太会堂的形式,在报喜岩洞建起了第一座中等规模的教堂,今天的天使报喜堂是在报喜岩洞上建起的第五座教堂,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梅斯奥设计的。 有趣的是,天使报喜堂的四周围墙上,挂满了世界许多国家赠送的圣母玛丽亚得知将有身孕的画像,各个国家都是根据自己想象中的形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圣母玛丽亚,她们各有特色。其中,有一幅是由中国台湾赠送的圣母玛丽亚画像,她被描绘成中国沿海渔民崇拜的妈祖形象。而在教堂二楼的大堂一角,还摆放着由华人赠送的凤冠霞帔造型的圣母雕塑,这尊雕塑可是天使报喜堂的“镇堂之宝”。 耶稣的安息之地——圣墓教堂 苦路的第十至十四站都在著名的圣墓教堂内。圣墓教堂共有上下两层,由苦路进入,直接就会踏入教堂的二楼,这里是苦路的第十站和第十一站,分别展示着两件巨幅油画:犹太先知亚伯拉罕祭献儿子以撒和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第十二站是耶稣殉难的地点,这里矗立着著名的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雕塑。第十三站在圣墓教堂的正门大厅,一块带着血红色斑的大理石散发有异香,是传说中摆放耶稣遗体的地方。从这里往左,大厅中央是小教堂状的圣墓所在地,这里是苦路的终点第十四站。 圣墓其实就是一个石洞,极为狭小,不足2米宽。据传,这里原本是贵族约瑟夫购买的墓地,当年他因敬仰耶稣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献出来埋葬耶稣。但相传下葬3天后,人们在距这里不远的大卫王衣冠冢上面的“最后的晚餐”楼两次见到了耶稣“显灵”,于是便打开圣墓查看,发现里面竟是空的,人们便就此认定耶稣复活了。 有趣的是,被认为是耶稣殉难和复活处的圣墓教堂,现由6个教派共同掌管,是教中有堂、堂中有教的典型。更有趣的是,为了争夺圣墓教堂的管理权,各教派还在这里发生了几次不大不小的“战争”,致使两位教徒为此而丧命,教堂也一度着火。后来,各个教派达成协议,搁置争论、和平共处。结果,现在连100多年前放在窗户边的一把梯子都不敢动,生怕惹出什么乱子来。 加利利湖畔的神迹——彼得献心堂 彼得献心堂又称彼得受召堂。就是《约翰二十一章》所记,耶稣要彼得喂养羊的地方。如今所见的教堂是1933年天主教圣方济各会在此修建的,堂外就是海边,还有古代码头及上岸石阶的遗迹,现在都围着铁栏以保存古迹。 教堂内有一巨大的岩石,据说是耶稣复活后向门徒们显形之处。在这里,耶稣确立了彼得作为未来教会的领袖的地位。耶稣三次对彼得说:“你喂养我的羊”。 教堂内的一块大岩石,名为“基督之桌”,相传耶稣就是在这张桌子上与门徒们一起用餐。教堂南边,岩石凿就的一级级台阶上,也可眺望到加利利湖。 加利利湖畔的神迹——八福堂 在加利利湖之上,黑色的鹅卵石之边,八角造型的八福堂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好像一阵风、一朵浪花就会将它吵醒。八福山教堂的花园很美,翠绿的草坪,挺拔的棕榈,红云般的三角梅以及其他奇花异卉,把加利利湖点缀得分外妖娆。在从福堂东南边靠近湖边的大大小小石块上,耶稣曾经在那里讲过道。在这里,耶稣招收了他的12门徒,并且在耶稣的布道中显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神迹,诸如驱魔逐鬼,治愈顽疾,让摔坏腿的瘸子能走路,哑巴开口说话,死去的人复活,把水变美酒…… 正是在这里, 耶稣“ 登山训众” 传讲“山中宝训”,并因此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同。在《马太福音》第五章里,耶稣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教堂呈八角形,代表八德及八福。堂内围绕圆顶有八个颜色玻璃窗,每个窗都有拉丁文将一种德和福写出来。在圣坛的前方是一幅珍珠母图画,图画内有鱼、船、篮子、灯塔、十字架等图案。整个建筑物采用当地的黑色玄武岩建成,只有外围的圆拱用拿撒勒的白色风成石所造,四周环绕着一圈白色石柱。 加利利湖畔的神迹——五饼二鱼堂 出了八福堂,依山而下,不一会儿就到了五饼二鱼堂。相传,耶稣在此传道时曾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为了纪念耶稣的这个神迹,教徒们在4世纪在加利利湖畔,兴建一个拜占庭式教堂并在5世纪进行了扩建。但到了七世纪的时候,这个教堂就在战乱中被毁坏了。30年代开始的考古挖掘工作,出土了5世纪就存在的精美拜占庭式的马赛克地板和一些其它宝贵的历史文物。 现在的教堂(Church of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Loaves and Fishes)是1982年重建的。教堂朴实无华,教堂的地板上,还镶嵌着许多当地的水鸟、花草等图案,造型别致,栩栩如生。祭坛下边那块石头,据说就是五饼二鱼神迹发生的地点。祭坛前边地板上有五饼二鱼的马赛克图案。教堂4世纪的地基遗址可以从圣坛右边一个玻璃罩里看到,5世纪的石磨和水器则摆放在院子里。 在五饼二鱼堂的前面,有一对来自前苏联的犹太知识分子夫妻以拉琴卖艺维生,这对夫妻在前苏联解体后回到以色列,但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就只好在此拉琴卖艺维生。没想到,却成为当地的一道独特风景,每每有游客经过时,他们总会拉出一段美妙的圣经乐曲,让人们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加利利风韵。 耶稣的最后晚餐室 锡安山的马可楼,是最后晚餐的楼房。马可楼拉丁文原意为饭堂,是耶稣与门徒享用最后晚餐的地点,于此建立了圣餐崇拜的礼仪。耶稣复活后,在同一个楼房向门徒显现两次,也在此楼房中,众门徒领受了圣灵。 它的拉丁文原意是用餐之处,在罗马天主教的传统中被视为是主耶稣设立“最后的晚餐”之处,也是门徒们聚集祷告,直到五旬节圣灵降临的地方。 基督徒必至的耶稣最后晚餐室也在此地,指的是山上面的小室,该建筑原本是十字军时代所建,拥有美丽的拱形线条,在15世纪伊斯兰教占领锡安山时将之改为清真寺,在长达约5个世纪的时间内禁止基督徒和犹太人进入。 写满故事的苦路十四站 这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但却背负着基督教的太多苦难。相传,耶稣被叛徒出卖、被当局处死之前曾背着十字架在这条路上游街示众。 进入狮子门,先看到的是右侧的圣母玛利亚父母家石洞遗址。往前左侧是一巴勒斯坦小学,其石板操场便是苦路第一站,即审判耶稣的罗马广场。第二至第九站的街道墙上都有雕刻及青铜罗马数字标志,附近都建有教堂:第二站是荆冕教堂,耶稣被戴上荆棘枝冠、背上十字架,他在此为作恶不悟的人必遭毁灭而流泪。据传他头戴的荆棘摘自对面橄榄山,如今那儿建有泪滴状的哭泣教堂。第三、七、九站是耶稣在苦路上行进时三次跌倒的地点。玛利亚在第四站见到走向死亡的儿子。在耶稣游街遇到母亲玛丽亚的小街口上有一个浮雕,两人的眼神坦然而悲怆,凝然直视,让人感动。一个名叫西曼的好心人曾在第五站帮耶稣背过十字架。苦路的第六站是维罗尼卡教堂,拉丁文意为“真相”。相传,一女子在这里用手帕给耶稣擦汗,发现手帕上都是鲜血。后来她悲伤而绝,葬在这里,有后人以其名字命名教堂以作纪念。在第八站,耶稣对大群哭泣的妇女说:不要为我哭泣,为你们的孩子,为耶路撒冷的未来哭泣吧。 基督教把这条长长的小路称作悲哀之路,也简称苦路,几乎不加修饰地让人走一走,强烈地烘托出一种感受:无罪的耶稣被有罪的人们宣判为有罪,他就背起十字架,反替人们赎罪。路,那么真切又那么具体,几乎成了《圣经》的易读文本。 |